
作者:李庆灵
页数:34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659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作为条约解释者的国际投资仲裁庭、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溯源、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失范的成因及其后果、国际投资条约解释规则的完善等。
作者简介
李庆灵,女,广西玉林人,1979年生,法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广西国际法学研究会理事,广西东盟法学研究会理事。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项目、广西师范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四大工程”(拔尖人才培育“独秀工程”)项目。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和国际投资法。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项、省级课题2项;参与出版著作2部、译著1部,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国际经贸探索》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先后获得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优秀指导教师i等奖1项,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和全区青少年法治教育优秀教案二等奖l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作为条约解释者的国际投资仲裁庭
第一节 国际投资条约解释的权力谱系梳理
一、条约解释权述略
二、IIA解释中的权益纠葛
第二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条约解释权分析
一、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依据
二、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与其管辖权之间的关系
三、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特征
第三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条约解释实践考察
一、国际投资仲裁中的条约解释失范问题
二、国际投资仲裁庭的角色扩张问题
第二章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溯源
第一节 IIA缔约国选择授权的原因解读
一、国际授权理论述略
二、IIA缔约国为何授权国际投资仲裁庭
第二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授权模式选择
一、国际授权的模式:代理人模式与受托人模式
二、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条约解释授权模式
第三节 作为受托人的国际投资仲裁庭
一、国际投资仲裁庭的自主性
二、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政策偏好
三、国际投资仲裁庭的自由裁量空间
第三章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失范的成因及其后果
第一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失范的成因
一、国际投资仲裁庭的能力建构不足
二、现行国际公法解释规则的规制不足
三、国际投资仲裁庭的制约机制失效
第二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失范的后果
一、对缔约国经济主权的过度限制
二、催生道德风险
三、监管的“碎片化”
四、全球治理的“系统性风险”
五、国际投资法律体制的“正当性危机”
第四章 国际投资条约解释规则的完善
第一节 现有条约解释规则下的IIA解释方法之改进
一、《条约法公约》相关条约解释规则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真正作用
二、《条约法公约》相关条约解释规则的内在缺陷
三、IIA解释方法的改进
第二节 国内与国际公法解释原则的借鉴
一、遵循先例原则的接受与修正
二、比例原则的引入及其面临的困境
三、“裁量余地”原则的援用及其适用路径
第五章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制约
第一节 条约解释权制约机制的一般问题
一、制约机制的实施主体:缔约国全体与单个缔约国
二、制约机制的类型:一般性制约与专门性制约
三、影响制约机制有效性的时间因素:一般情况下与案件审理中
第二节 现有针对仲裁庭管辖权实施的制约措施
一、缔约国全体实施的制约
二、缔约国单方实施的制约
第三节 现有针对仲裁庭条约解释权实施的制约措施
一、限制或缩小条约实体规则的解释空间
二、其他有权解释主体实施的制约
三、缔约国单方实施的制约
第四节 常设性制约机制的制度构建
一、欧洲法院的先决裁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先决裁判制度在国际投资仲裁机制中的可适用性
三、构建先决裁判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六章 中国在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授予与制约方面的实践及对策
第一节 中国相关实践的基本背景分析
一、中国在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地位分析
二、中国在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权力授予与制约问题上的战略定位之争
第二节 中国现有缔约实践的考察
一、中国IIA有关国际投资仲裁庭权力授予方面的规定
二、中国IIA有关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制约方面的规定
三、中国IIA有关国际投资仲裁庭权力授予与制约实践的评论
第三节 中国未来在仲裁庭条约解释权授予与制约方面实践之建议
一、中国未来IIA缔约实践方面的建议
二、对中国参与国际投资仲裁实践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作为条约解释者的国际投资仲裁庭
第一节 国际投资条约解释的权力谱系梳理
一、条约解释权述略
二、IIA解释中的权益纠葛
第二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条约解释权分析
一、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依据
二、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与其管辖权之间的关系
三、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特征
第三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条约解释实践考察
一、国际投资仲裁中的条约解释失范问题
二、国际投资仲裁庭的角色扩张问题
第二章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溯源
第一节 IIA缔约国选择授权的原因解读
一、国际授权理论述略
二、IIA缔约国为何授权国际投资仲裁庭
第二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授权模式选择
一、国际授权的模式:代理人模式与受托人模式
二、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条约解释授权模式
第三节 作为受托人的国际投资仲裁庭
一、国际投资仲裁庭的自主性
二、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政策偏好
三、国际投资仲裁庭的自由裁量空间
第三章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失范的成因及其后果
第一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失范的成因
一、国际投资仲裁庭的能力建构不足
二、现行国际公法解释规则的规制不足
三、国际投资仲裁庭的制约机制失效
第二节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失范的后果
一、对缔约国经济主权的过度限制
二、催生道德风险
三、监管的“碎片化”
四、全球治理的“系统性风险”
五、国际投资法律体制的“正当性危机”
第四章 国际投资条约解释规则的完善
第一节 现有条约解释规则下的IIA解释方法之改进
一、《条约法公约》相关条约解释规则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真正作用
二、《条约法公约》相关条约解释规则的内在缺陷
三、IIA解释方法的改进
第二节 国内与国际公法解释原则的借鉴
一、遵循先例原则的接受与修正
二、比例原则的引入及其面临的困境
三、“裁量余地”原则的援用及其适用路径
第五章 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的制约
第一节 条约解释权制约机制的一般问题
一、制约机制的实施主体:缔约国全体与单个缔约国
二、制约机制的类型:一般性制约与专门性制约
三、影响制约机制有效性的时间因素:一般情况下与案件审理中
第二节 现有针对仲裁庭管辖权实施的制约措施
一、缔约国全体实施的制约
二、缔约国单方实施的制约
第三节 现有针对仲裁庭条约解释权实施的制约措施
一、限制或缩小条约实体规则的解释空间
二、其他有权解释主体实施的制约
三、缔约国单方实施的制约
第四节 常设性制约机制的制度构建
一、欧洲法院的先决裁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先决裁判制度在国际投资仲裁机制中的可适用性
三、构建先决裁判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六章 中国在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授予与制约方面的实践及对策
第一节 中国相关实践的基本背景分析
一、中国在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地位分析
二、中国在国际投资仲裁庭的权力授予与制约问题上的战略定位之争
第二节 中国现有缔约实践的考察
一、中国IIA有关国际投资仲裁庭权力授予方面的规定
二、中国IIA有关国际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权制约方面的规定
三、中国IIA有关国际投资仲裁庭权力授予与制约实践的评论
第三节 中国未来在仲裁庭条约解释权授予与制约方面实践之建议
一、中国未来IIA缔约实践方面的建议
二、对中国参与国际投资仲裁实践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