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陶清著
页数:379页
出版社:孔学堂书局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8077040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儒学,重点对方以智、戴震的哲学思想体系作了深入探讨。内容包括:儒学的历史与未来——我的儒学观;寻找儒学的原始问题;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路径选择与当代中国哲学的重建;综合创新:方以智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等。
作者简介
陶清,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与教育部重大项目、省级社科基金项目、省级软科学项目和省文化基金项目六项;主持省级社科规划项目三项,结项成果优秀。正式出版学术著作七部(合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篇。个人著作《明遗民九大家哲学思想研究》和《性学研究——中国传统学问的自我体认和诠释》,被哈佛、斯坦福、MT等常春藤大学图书馆收藏。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合著),三等奖二次(个人著作)。一九九八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二○○三年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
本书特色
《孔学堂文库》主编: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 )《孔学堂文库》 是由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和孔学堂书局共同策划和出版的大型学术研究丛书,主要出版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涵盖哲学、 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的专著。2015年,丛书项目启动以来出版了近40种海内外学者的学术新作,多种新书即将出版。作为孔学堂书局长期打造的品牌学术图书,本丛书的出版得到贵州省新闻传媒出版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和贵州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目录
第一章儒论
儒学的历史与未来一我的儒学观
一、儒学思想发展的四大路径及其正偏得失
二、戴震终结儒学思想发展的哲理化路径的意义
三、儒学思想发展的学问化/人格化路径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寻找儒学的原始问题
一、与天道:儒学的原始问题
二、与善恶:儒学原始问题的歧出
三、天道与天理:儒学原始问题的哲理化
四、简短的结语
046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路径选择与当代中国哲学的重建046一、重读戴震:儒学哲理化诠释路径选择的是非得失
二、哲学与学问:儒家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054三、思考方式转变:当代中国哲学重建的首要前提
0、结语:儒家思想的当代诠释应参与价值重估和价值重建
章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
综合创新:方以智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引言
二、综合创新的三个层面
三、综合创新的逻辑支持
四、综合创新的概念基石
“所以然者”: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高范畴
090一、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高范畴的“所以然者”
093二、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高范畴的“所以然者”的理论内涵113三、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高范畴的“所以然者”的实践旨归130“可以/何以/所以”: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逻辑建构
一、“可以”:存在必然有根据
二、“何以”:原因、根据和规律
165三、“所以”:天地间事物和现象可以如此存在的终根据及其可以如此运
动变化的原因
四、“主阳”即“理”:自然决定应当
五、结语
第三章戴震哲学思想研究
戴震与儒学哲理程的终结
一、导言
187二、生与死:理想道德悬设与人的生存权利的冲突
192三、理与欲:关于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文化设计与人的本的冲突及和解197四、形而上与形而下:作为哲学的儒学与作为学问的儒学的冲突
五、结语
戴震与理学思辨模式批判
……
二、成德之教:心体即是体
心学与学:牟宗三的学派归属抉奥
一、引言
二、心学:心体与体
三、学:体与人的本
四、简短的结语
309从“圆善”看“圆教”一一牟宗三哲学思想的思辨溯源
一、德福一致: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神学之异
二、体:“无限的智心”可以替代
三、圆善与圆教:德福圆融的根本保证
四、德福圆融:判教的实践依据
自由与实践:牟宗三哲学观的目的和路径
一、实践:牟宗三批判马克思的失足之处
二、自由:牟宗三批评康德的思维之失
三、“道德人”假设与自由/实践的思维间距
“道体”即“体”:牟宗三哲学史观念的思想创新
344一、“体”: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核心观念和高范畴
348二、“道德的形上学”:道德的体心体同样也是天地万物即自然界的本体356三、“逆觉体证”:个人道德实践工夫的不二法门和必由之路
体用不二:牟宗三哲学观的内在构架
一、体:道德的形上学的根本依据
二、心体:道德本心的全体呈现
3、体用不二:道德本心既是体也是用即存有即活动
儒学的历史与未来一我的儒学观
一、儒学思想发展的四大路径及其正偏得失
二、戴震终结儒学思想发展的哲理化路径的意义
三、儒学思想发展的学问化/人格化路径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寻找儒学的原始问题
一、与天道:儒学的原始问题
二、与善恶:儒学原始问题的歧出
三、天道与天理:儒学原始问题的哲理化
四、简短的结语
046儒家思想现代诠释的路径选择与当代中国哲学的重建046一、重读戴震:儒学哲理化诠释路径选择的是非得失
二、哲学与学问:儒家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054三、思考方式转变:当代中国哲学重建的首要前提
0、结语:儒家思想的当代诠释应参与价值重估和价值重建
章方以智哲学思想研究
综合创新:方以智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引言
二、综合创新的三个层面
三、综合创新的逻辑支持
四、综合创新的概念基石
“所以然者”: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高范畴
090一、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高范畴的“所以然者”
093二、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高范畴的“所以然者”的理论内涵113三、作为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高范畴的“所以然者”的实践旨归130“可以/何以/所以”:方以智哲学思想体系的逻辑建构
一、“可以”:存在必然有根据
二、“何以”:原因、根据和规律
165三、“所以”:天地间事物和现象可以如此存在的终根据及其可以如此运
动变化的原因
四、“主阳”即“理”:自然决定应当
五、结语
第三章戴震哲学思想研究
戴震与儒学哲理程的终结
一、导言
187二、生与死:理想道德悬设与人的生存权利的冲突
192三、理与欲:关于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文化设计与人的本的冲突及和解197四、形而上与形而下:作为哲学的儒学与作为学问的儒学的冲突
五、结语
戴震与理学思辨模式批判
……
二、成德之教:心体即是体
心学与学:牟宗三的学派归属抉奥
一、引言
二、心学:心体与体
三、学:体与人的本
四、简短的结语
309从“圆善”看“圆教”一一牟宗三哲学思想的思辨溯源
一、德福一致: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神学之异
二、体:“无限的智心”可以替代
三、圆善与圆教:德福圆融的根本保证
四、德福圆融:判教的实践依据
自由与实践:牟宗三哲学观的目的和路径
一、实践:牟宗三批判马克思的失足之处
二、自由:牟宗三批评康德的思维之失
三、“道德人”假设与自由/实践的思维间距
“道体”即“体”:牟宗三哲学史观念的思想创新
344一、“体”:牟宗三哲学体系的核心观念和高范畴
348二、“道德的形上学”:道德的体心体同样也是天地万物即自然界的本体356三、“逆觉体证”:个人道德实践工夫的不二法门和必由之路
体用不二:牟宗三哲学观的内在构架
一、体:道德的形上学的根本依据
二、心体:道德本心的全体呈现
3、体用不二:道德本心既是体也是用即存有即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