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乐胜奎
页数:24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0102275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南朝儒学思想是六朝乃至整个儒学思想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南朝儒学在总结两汉经学和魏晋玄学、开辟宋明理学的过程中发挥着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书以手史料为研究基础,主张南朝儒学思想是在儒、释、道三家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大体而言,南朝儒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流派:一是继承两汉儒学的思想传统,此以何承天、范缜等为代表人物,谓之传统儒学派。二是以传统儒学中的礼学为核心思想,以皇侃等为代表人物,谓之礼学派。三是以汲取佛学思想而改进的新儒学思想,以梁武帝等为代表人物,谓之新儒学派。三个不同流派的儒学思想是南朝儒者面对时代要求而作出的不同反思和努力。这些反思和努力在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逐渐合流,汲取了道、佛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精华,很终实现了自身思想的飞跃,将儒学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简介
乐胜奎,现任教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先后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获大学历史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儒家文化等的研究工作。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六朝礼学的繁荣及其原因》、《六朝儒学的困境》、《王肃礼学初探》、《梁武帝儒学思想概略》、《郭简乐论及其主旨》。参著《中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人民出版社)。
本书特色
南朝儒学思想是在儒、释、道三家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成熟的。大体而言,南朝儒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流派:一是继承两汉传统儒学的思想,此以刘宋时期的何承天、萧梁时期的范缜等为代表人物,谓之传统儒学派。二是以传统儒学中的礼学为核心的思想,此以宋齐时期的雷次宗、王俭,萧梁时期的皇侃等为代表人物,谓之礼学派。三是以汲取佛学思想而改进的新儒学思想,以刘宋时期的颜延之、宗炳和萧梁时期的萧衍(梁武帝)等为代表人物,谓之新儒学派。三个不同流派的儒学思想是南朝儒者面对时代要求而作出的不同的反思和努力。这些反思和努力在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逐渐合流,汲取了道佛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精华,最终实现了自身思想的飞跃,将儒学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目录
第一章 六朝儒学概述
第一节 六朝儒学的背景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儒学
第三节 南朝时期的儒学
第四节 南朝礼学的繁荣及原因
第二章 六朝性道思想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性道思想
第二节 汉魏之际的性道思想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性道思想
第三章 南朝儒学之序幕:王肃的儒学思想
第一节 亮直多闻,能析薪哉
第二节 王肃易,当以在玄、弼之间
第三节 王肃礼学:达天道、顺人情之大宝
第四章 刘宋儒学探析:颜延之、宗炳思想
第一节 颜延之、宗炳和何承天之生平
第二节 儒道释:达见同善、至无二极
第三节 刘宋朝的神灭之争
第五章 南朝传统儒学之代表:范缜的儒学思想
第一节 仕途坎坷的一代大儒
第二节 灵与肉的对立
第三节 神、灭之争
第四节 神灭论的哲学思想
第六章 梁武帝之新儒学思想
第一节 思阐治纲,每敦儒术
第二节 玄学化的性道思想
第三节 佛学化的心性论
第七章 皇侃的新儒学:礼学思想
第一节 皇侃的思想渊源
一、皇侃的生平、著作
二、皇侃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皇侃儒学的困境
一、皇侃的性道思想
二、对性道思想的分析
三、对人性的分析
第三节 皇侃礼学思想的本质
一、礼与性情的关系
二、对“情”的分析
三、礼学的基础
第八章 皇侃与南朝礼制思想
第一节 六朝郊禘礼制
第二节 六朝柿禘礼制
第三节 六朝丧服礼制
一、丧服学的基础
二、丧服学的内容
三、恩、义关系的变化
第四节 皇侃与礼治思想
主要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