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封面

作者:杨金鑫

页数:292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73229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巨婴横行的世界里,母亲的角色正在变得日益艰难,“母亲危机”早已降临。本书是心理学博士、影视制作一级导演杨金鑫对母亲这一群体展开认真研究之后,针对女性成长的话题有感而发的作品,旨在聚焦母亲、帮助女性成长、为母亲纾困。作者通过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案例的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女性主义话题,描述和分析了母亲的社会困境、母亲的不自知的能力,意图破解母亲这个角色的所有密码,带领女性读者一起发现母亲的力量和掣肘,成为真正有力量的母亲。

作者简介

杨金鑫,心理学博士,一级导演,影视制作人。多篇学术文章发表于《红楼梦学刊》《语言文字应用》《心理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十余年电视媒体从业经历,执导文化类、科技类综艺《我爱汉字美》《十万个为什么》、新闻专题及纪录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后转入影视制作领域,担任《鸣鸿传》等电视剧的总制片人。

相关资料

这本书超越了那些所谓情感类、教育类书籍,它就是一本根植于社会学的教育学著作,是教母亲自己成长、自我发现、自我成就的书,是让母亲做身心健康女性的书,是女子在母亲的角色中得到新的自我赋值、获得母亲的本质、获得更高人生意义感的书。

——鲍鹏山,作家,文化学者,教授,浦江学堂创办人

这是一部关于“母亲教育学”的新著。在巨婴横行的世界里,母亲的角色正在变得日益艰难,“母亲危机”早已降临。作者试图开启母亲的智慧,成就她们的各种潜在力量,借此重构一种更为健康的母子关系。在我看来,这是非常难得的探索,显示出作者作为母亲的情感和形而上的双重努力。书中关于母亲“角色退出”必要性的阐释,尤其值得读者深思。为此我也期待新的“父亲教育学”的诞生。“小蝌蚪”除了找“妈妈”之外,是否也可以找一下“爸爸”呢?让缺位的父亲参与或接手孩子教育,也许是缓解“母亲危机”的重大途径。期待作者下一部《我们怎样做父亲》的诞生。

——朱大可,文化学者
文化批评家,小说家,随笔作家

这本书非常好读,它不止是一本讨论做母亲的书,更是一本发现自我、反省人际与环境关系、丰厚自我成长的书。它深入浅出,举例广泛涉及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耳熟能详的事件,还有非常多最新的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更解读了当下的诸多流行概念,让人读来津津有味,大道理能如图像般浮现在脑海里,而且掩卷回味,余音袅袅。这是一本我从来不会想像自己会喜欢的书,读后发觉它长智与娱乐兼备,是一本好书!

——焦雄屏,金马奖(行政)主席
著名电影学者,监制,华语电影上国际舞台的推手

在这本书中,作者论述了作为母亲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应具备的一些品质、特性及能力。母亲们和准妈妈们阅读此书,获得的不是母亲如何育儿的具体方法,而是如何扮演好母亲这一社会角色的诸多启示,以及身为母亲的自我修养的提高。其他关注母亲这一社会问题的人们也都能从中获益。

——缪小春,心理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曾任心理学系主任

本书特色

这本书超越了那些所谓情感类、教育类书籍,它就是一本根植于社会学的教育学著作,是教母亲自己成长、自我发现、自我成就的书,是让母亲做身心健康女性的书,是女子在母亲的角色中得到新的自我赋值、获得母亲的本质、获得更高人生意义感的书。
——鲍鹏山,作家,文化学者,教授,浦江学堂创办人
这是一部关于“母亲教育学”的新著。在巨婴横行的世界里,母亲的角色正在变得日益艰难,“母亲危机”早已降临。作者试图开启母亲的智慧,成就她们的各种潜在力量,借此重构一种更为健康的母子关系。在我看来,这是非常难得的探索,显示出作者作为母亲的情感和形而上的双重努力。书中关于母亲“角色退出”必要性的阐释,尤其值得读者深思。为此我也期待新的“父亲教育学”的诞生。“小蝌蚪”除了找“妈妈”之外,是否也可以找一下“爸爸”呢?让缺位的父亲参与或接手孩子教育,也许是缓解“母亲危机”的重大途径。期待作者下一部《我们怎样做父亲》的诞生。
——朱大可,文化学者
文化批评家,小说家,随笔作家
这本书非常好读,它不止是一本讨论做母亲的书,更是一本发现自我、反省人际与环境关系、丰厚自我成长的书。它深入浅出,举例广泛涉及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耳熟能详的事件,还有非常多最新的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更解读了当下的诸多流行概念,让人读来津津有味,大道理能如图像般浮现在脑海里,而且掩卷回味,余音袅袅。这是一本我从来不会想像自己会喜欢的书,读后发觉它长智与娱乐兼备,是一本好书!
——焦雄屏,金马奖(行政)主席
著名电影学者,监制,华语电影上国际舞台的推手
在这本书中,作者论述了作为母亲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应具备的一些品质、特性及能力。母亲们和准妈妈们阅读此书,获得的不是母亲如何育儿的具体方法,而是如何扮演好母亲这一社会角色的诸多启示,以及身为母亲的自我修养的提高。其他关注母亲这一社会问题的人们也都能从中获益。
——缪小春,心理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曾任心理学系主任

目录

目 录

序 / I …………………………………………………………鲍鹏山

前言 写给母亲的情书 / I

Chapter 1 母亲的角色价值—自我赋值的能力 / 001

先有母亲,还是先有孩子 / 003

成为母亲,女性“可行能力”清单上的选项 / 005

成为母亲,女性的自由选择,而非理所当然的道路 / 008

自由选择之后的困境和承担 / 015

母亲角色意义的自我赋值 / 018

唯有爱,不问值得不值得 / 021

Chapter 2 体悟情绪价值—母亲的共情力 / 025

来自母亲的情绪价值—那些与母亲有关的生命瞬间 / 027

共情,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接应 / 031

女性更有共情力,不是刻板印象而是确有其事 / 035

输出积极情绪价值:新鲜感、意义感、价值感 / 037

化解负向情绪价值:挫折感、无力感、倦怠感 / 043

从被讨厌的勇气到健康自立的相连 / 045

Chapter 3 母亲的超载时空法则—多线程处理能力 / 049

令人窒息的“多核处理器”母亲 / 051

母亲其实并不擅长“多线程处理” / 053

为CEO的母亲— 一个母亲就是一个团队 / 058

基于增长极限的时空策略 / 061

可以卸载的!—母亲超载时空法则的核心 / 069

Chapter 4 话一说出口,就成了现实—母亲的表达力 / 075

日常叙事之严重伤害和安慰 / 077

语言、言语和现实—话甫一出口,即成现实 / 082

表达从聆听开始?有多久忽略了聆听自己? / 087

言语是窗、是墙、是利刃 / 089

言语绑架:“煤气灯效应”与“手电筒效应” / 094

区分控制型母亲、照顾型母亲、支持型母亲的表达 / 099

Chapter 5 成就的野心—母亲的自我效能 / 105

母亲不可被剥夺的贡献的机会 / 107

母亲成就的野心—我—能—赢! / 114

看!这是妈妈努力的回报 / 119

成就属于自己的故事 / 122

自我成就和贡献孩子,矛盾吗? / 126

Chapter 6 向“有条件的父爱”学习—母爱的能力 / 133

关乎生命质量的人生课题与母爱 / 135

有条件的父爱和无条件的母爱 / 138

健全的母爱,是一种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关怀 / 145

勇敢地付出,像从未受过伤一样 / 151

Chapter 7 阿喀琉斯之踵—母亲的自我修复能力 / 157

平行人生不是现实人生,榜样是力量还是剥削和压榨 / 160

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何尝不是深度自恋 / 166

令人窒息的控制:“我对你那么好”和“我都是为你好” / 169

“未成人”的母亲 / 174

代际传递的焦虑和恐惧:海淀妈妈和美国上东区妈妈 / 177

Chapter 8 告别无依之母—何以赋能 / 187

谁发明了“丧偶式育儿”这么棒的词 / 189

看了让人不想结婚、不敢生娃: 《坡道上的家》 / 195

我能选吗?关于是否坚持母乳喂养 / 201

生一个孩子,母亲要少赚多少钱?何谓“母职惩罚” / 204

来签个产前协议?看似激进又可笑的助生协议“Push-Nup” / 207

“生育友好”之难 / 210

Chapter 9 求真、向善、尚美—母亲的软实力 / 219

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 / 221

身为母亲的影响力 / 223

“真”—难啊,难能可贵的生命之根 / 229

“她”力量转化到母亲的角色 / 235

Chapter 10 母亲的使命完成—退出的能力 / 243

因为再见,所以成长 / 245

告别的未完成和巨婴的产生 / 250

真不是想退就能退—母亲角色的退出之难 / 255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母亲角色的完成进行时 / 259

母亲的人生减去孩子,等于…… / 263

后 记 / 266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4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