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积极生活的理由/孙周兴

封面

作者:孙周兴

页数:224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722648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积极生活的理由》收录了浙江大学哲学教授孙周兴的七篇小文,关注技术世界的生命问题。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大数据监控……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的价值体系不断受到冲击,生活受技术塑造和统治,虚无成为时代的症候。面对时代的巨变,必须有新的生活方式和哲思风格。作者在本书中延续了“未来哲学”的探讨,尼采的“积极的虚无主义”将成为抵抗虚无的良药。无论世界好或不好,都值得积极生活。

作者简介

孙周兴,1963年生,绍兴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2年起任教于同济大学,历任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等;现任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大学未来哲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校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主要从事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后哲学的哲学问题》《存在与 》《以创造抵御平庸》《未来哲学序曲》《一只革命的手》《人类世的哲学》《哲思的迷局》等。主编作品有《尼采著作全集》(14卷)、《海德格尔文集》(30卷)、《未来艺术丛书》、《未来哲学丛书》等。主要编译作品有“尼采四书”、《海德格尔选集》《德语诗歌八十首》《林中路》《路标》《尼采》《哲学论稿》《悲剧的诞生》《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7篇精练小文,延续“未来哲学”脉络,探讨技术生活世界的生命问题。

技术冲击之下,我们到底要如何生活?

基因编辑、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在冲击人类生活,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追问,哲学提供的人文关怀永不失落。

看透“虚无感”的本质,因清醒而治愈。

认识虚无是战胜它的开始。自工业革命开始,追溯“虚无”之源。虚无不是新鲜事,当技术爆炸动摇生活信念,让哲学的思考带来清醒处世的定力。

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需要找到生活的姿态。也许你也感到过孤独、痛苦,疑惑于这个世界究竟是好是坏。让这本书为你解惑,回答积极生活的理由。

目录

一章 何为未来哲学?未来哲学何为? 引言:何为未来哲学? 人类世与技术统治 虚无与虚无主义 实存与实存哲学 解构与哲思风格 二重性与非同一性思维 圆性时间或非线性时间 超人与未来人问题 结语:未来哲学何为? 二章 既抒情又戏谑的哲思是如何成为可能的?——一次关于尼采诗歌的探讨 从抒情诗到《酒神颂歌》 格言与哲学的戏谑之风 既抒情又戏谑的哲思是如何成为可能的?三章 自然人类技术化的限度何在? 对基因编辑的恐慌是自然人类的正常反应 只有关怀未来的哲学才可能具有真切的历史感 “虚无主义”已经进展为“技术虚无主义” 我们需要抵抗,但不是一味地反技术 四章 什么是ZUI后的斗争?——艺术人文学的新使命 从马克思时代开始文科就落伍了 当今知识状况:“人的科学”之争 什么是ZUI后的斗争? 五章 如何重建人类世的确信? 确信是自然人类的天性要求 两种确信方式:存在确信与救恩确信 自我- 存在确信招致深度自欺和理性幻觉 人类世概念表明文明进入不确定状态 如何重建人类世的确信?六章 虚无是否定生命的理由吗?——尼采与新生命哲学的开端 尼采:叔本华+瓦格纳 虚无作为哲学主题 虚无主义何以是必然的? 虚无不是消极生活的理由 七章 再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一种未来哲学的追问 问题: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什么是技术生活世界? 技术生活世界的基本变量 当代/未来艺术和哲学的任务 再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积极生活的理由/孙周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4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