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英
页数:368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40517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戏剧在当今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在戏剧界有不可动招的地位,而其表演优选特点是程式性。本书重新梳理了中国古典戏剧程式表演的定义,并对它的虛拟写意特征进行了美学上的研究。同时,从接受美学、身体美学及道家文化 “天人合一〞 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程式表演独特的身体语汇及其审英接受的特殊性。此外,本书还将程式表演与西方身体训练表演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研究,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身体美学国际化的思想见野。
作者简介
肖英,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在《人民大学学报》《戏剧艺术》《当代电影》《戏曲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汇报》《当代戏剧》《戏剧文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出版专著《中国古典戏剧肢体语言表演基础教学》,获市级科研奖。所授《中国传统戏剧表演基础训练》被评为上海市重点课程。主持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参与重大课题及市级项目6个。曾导、演影视剧、话剧、戏曲作品20余部,获文化部“金三角”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表演教学交流中导演的《高加索灰阑记》获选第一名;导演肢体话剧《白蛇》赴塞尔维亚参加欧洲十强戏剧节,获英国大本钟奖。近期积极参与国际戏剧论坛,从事前沿表演理论研究,探索当代东西表演融合跨界问题。
本书特色
中国戏曲是表演的艺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是戏曲的本质体现。而其表演艺术 显著的特点即是其程式性。戏曲表演离不开程式,程式是戏曲表演的核心。如何推动现代戏曲表演的发展,对程式的研究将是关键。在 ,在 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戏曲的文化土壤已从农耕时代转向城市时代,视听语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美观念也相应地产生了差异。那么,我们是否要以新的角度和思考来再认识程式表演? 在篇章结构上,本书 部分重点探讨了戏曲程式表演的定义;第二部分着重于研究戏曲程式表演的虚拟性与写意性;第三部分运用接受美学与身体美学的视野,
目录
第一章 戏曲程式表演概述
第一节 程式定义及其美学特征研究
一、程式定义
二、规范化的表演语汇
三、程式表演美学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程式表演讨论
一、程式表演的起源与形成
二、程式表演与程式思维
三、关于程式表演是符号的说法
四、程式表演的民族性、多样性与地域性
第三节 程式表演的规范自由与个性创造
一、程式表演的严谨规范与灵活自由
二、程式表演个性创造的最高境界
三、流派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章 戏曲程式表演的虚拟审美特征
第一节 虚拟表演的产生由来
一、流动戏班
二、传统歌舞
三、美学思想
第二节 虚拟表演的表达方式及艺术特色
一、虚拟表演的表达方式
二、虚拟表演的艺术特色
三、虚拟与程式的关系及与其他戏剧比较
第三章 戏曲程式表演的写意审美特征
第一节 程式表演的意象性
一、意象思维
二、程式表演的意象分析
第二节 程式表演的写意美学之本:神似
一、追求神似
二、妙在似与不似
三、形神合一
第三节 程式表演的写意蒙太奇
一、电影中的蒙太奇思维
二、戏曲程式表演中的写意蒙太奇思维
三、写意蒙太奇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戏曲程式表演的审美接受
第一节 接受美学与戏剧中的观演关系
一、接受美学
二、戏曲程式表演中活人之间交流的审美接受
第二节 戏曲程式表演审美接受的特殊性
一、有意味的留白赋予观众想象与创造
二、程式的间离性和传神写意的幻觉感
三、绝活与角儿表演魅力的当下过瘾
四、剧场与互动
第五章 戏曲程式表演的身体美学维度
第一节 身体哲学
一、身体的重要性:我是我的身体
二、身心合一:中国文化的审美身体
第二节 身体美学与戏曲程式表演
一、中国道家文化在戏曲程式表演中的体现
二、戏曲程式表演身体语言的传情达意
三、戏曲程式表演身体中独特的审美解读
第三节 中外戏剧表演身体审美比较
一、格洛托夫斯基
二、铃木忠志
三、贾克·乐寇
四、日本舞踏
第六章 契诃夫表演理论与程式表演的比较
第一节 麦克尔·契诃夫表演理论简介
第二节 梦幻现实主义与“神似”美学
第三节 双重意识与戏曲表演的“跳进跳出”
一、自我与角色
二、观演关系
第四节 “四兄弟”理论与写意审美
一、轻盈感
二、整体感
三、形状感
四、美感
第五节 气氛
一、表演中的气氛
二、客观气氛的主观情感
三、戏曲表演中的气氛
四、戏曲程式表演与契诃夫方法中气氛的异同
第六节 心理姿势与程式思维
一、何为心理姿势
二、心理姿势是演员自发性创造角色的源泉
三、心理姿势与典型姿势
四、心理姿势的特征
五、心理姿势与程式思维的比较
第七章 戏曲程式表演的传承与刨新
第一节 多元化的当代戏剧
一、跨界艺术: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舞台多元化的呈现:时空高度自由化的处理
三、经典戏剧的现代思维阐释
第二节 小剧场戏曲及其程式表演
一、小剧场戏曲研究状况
二、小剧场戏曲之根
三、小剧场戏曲的主题突破
四、小剧场戏曲程式表演的创新
第三节 程式表演传承:保守与创新的对弈
一、百年戏曲改革
二、保守
三、创新
第四节 戏曲程式表演的传承与创新
一、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二、保护与创新的关系
三、理论主张与实践创作
四、融进时代与创造未来
附录 演员和导演采访录
尚长荣采访录
茅威涛采访录
吴兴国采访录
卢昂采访录
附图来源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