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润芳,罗宜家
页数:56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27207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华夏民歌和中国诗史为参照,梳理德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阐明民歌对民族诗歌形成及发展的重大意义。从德国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入手,对其形成作多维度考察,说明其历史、文化和文学史价值。继而具体分析布伦塔诺、艾辛多夫和海涅三位诗人及其作品,论证民歌对文人诗歌的哺育和滋养作用。同时着意把无意识的中国文化“前理解”转化为自觉的“对话”,比对同类同质诗作之间的“色差”并就中德相通的“诗心”试作阐释。
作者简介
刘润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77级本科,1995年德国特里尔大学硕士,1999年德国特里尔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歌与德意志诗歌比较。
罗宜家,北京第二外语学院73级德语专业,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79级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
目录
引言
一 立意
二 研究状况和资料
三 理论和方法
绪论 参照系——华夏民歌及诗史发展
一 文本概述
二 艺术表现与审美理想
三 华夏民歌对文人创作的影响及诗歌史意义
第一章 《男孩的神奇号角》
第一节 《号角》的产生
一 历史背景
二 《号角》的编者
三 《号角》的成书
第二节 《号角》的内容
一 宗教与信仰
二 战士与战争
三 爱与恨
四 生与死
第三节 《号角》的艺术
一 形式之什
二 表现手法ABC
三 叙事艺术
第二章 布伦塔诺与民歌
第一节 布伦塔诺
一 家世生平
二 自画像
三 艺术评价
第二节 布伦塔诺与《号角》
一 天生的情缘
二 对《号角》的吸纳
第三节 诗歌创作的主调——民歌风
一 民歌风的叙事诗
二 民歌风的抒情诗
三 民歌元素的普遍点染
第三章 艾辛多夫与民歌
第一节 艾辛多夫其人
一 生平和成就
二 自画像
第二节 诗人之路
一 兼收并蓄
二 钟情民歌
第三节 诗歌创作
一 叙事诗
二 抒情诗——“诗”“歌”与民歌的化合
三 与布伦塔诺的比较
第四章 海涅与民歌
第一节 海涅其人
一 生平
二 诗镜中的诗人
第二节 海涅的诗歌创作与民歌
一 立意
二 研究状况和资料
三 理论和方法
绪论 参照系——华夏民歌及诗史发展
一 文本概述
二 艺术表现与审美理想
三 华夏民歌对文人创作的影响及诗歌史意义
第一章 《男孩的神奇号角》
第一节 《号角》的产生
一 历史背景
二 《号角》的编者
三 《号角》的成书
第二节 《号角》的内容
一 宗教与信仰
二 战士与战争
三 爱与恨
四 生与死
第三节 《号角》的艺术
一 形式之什
二 表现手法ABC
三 叙事艺术
第二章 布伦塔诺与民歌
第一节 布伦塔诺
一 家世生平
二 自画像
三 艺术评价
第二节 布伦塔诺与《号角》
一 天生的情缘
二 对《号角》的吸纳
第三节 诗歌创作的主调——民歌风
一 民歌风的叙事诗
二 民歌风的抒情诗
三 民歌元素的普遍点染
第三章 艾辛多夫与民歌
第一节 艾辛多夫其人
一 生平和成就
二 自画像
第二节 诗人之路
一 兼收并蓄
二 钟情民歌
第三节 诗歌创作
一 叙事诗
二 抒情诗——“诗”“歌”与民歌的化合
三 与布伦塔诺的比较
第四章 海涅与民歌
第一节 海涅其人
一 生平
二 诗镜中的诗人
第二节 海涅的诗歌创作与民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