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姜韦 著
页数:29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579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为哲学解释学奠定基础,但他对解释学的讨论主要体现在从《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到《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前期。待到首次公开谈论哲学解释学的《真理与方法》问世之际,已是1960年。从1927年到1960年这一时期,哲学解释学主要围绕布尔特曼的“解神话化”发展。布尔特曼关于解释学的重要著作都发表于这个时期,如《一个新约的神学解释问题》(1925)、《新约中上帝之道的概念》( 1931)、《新约与神话学》(1941)、《解释学问题》(1950)、《没有前设的解经可能吗?》(1957)等。本书着眼于哲学解释学与神学解释学的交互影响,阐发“解神话化”的核心思想,从发生、发展与效应三个阶段,探讨布尔特曼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利科的思想关联,证明“解神话化”在哲学解释学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
作者简介
姜韦(1984— ),男,湖北当阳人,哲学博士,现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诠释学专业委员会理事。2010年于广西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15年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为德国古典哲学、德国现代哲学,尤专于哲学解释学,涵盖现象学、存在哲学和宗教哲学等领域。在《世界哲学》、《武汉大学学报》、《德国哲学》、《中国诠释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布尔特曼与哲学解释学的发展:从海德格尔到利科”(批准号:18FZX003)。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二、选择布尔特曼解释学的理由
三、 外理论研究综述
四、基本思路和写作方法
第一章 “解神话化”提出的背景
第一节 “解神话化”的神学背景
“一、信仰道德化
二、不可还原的历史
三、对“唯信称义”的应用性解释
四、“世界是世界,上帝是上帝
第二节 “解神话化”的哲学背景
一、客观化思维
二、个体生命经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解神话化”的内涵
第一节 “解神话化”之“解”的内涵
一、“解”之谓“去除”:解神话化与现代科学
二、“解”之谓“解释”:解神话化与生存论分析
三、“解”之谓“发生”:解神话化与宣道
第二节 “解神话化”之“神话化”与“神话”的内涵
一、“神话化”作为客观化思维
二、“神话”作为宣道语言
第三节 “解神话化”与人的历史性
一、历史与自然
二、“历史性”的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解神话化”与海德格尔前期思想
节 生存神学与生存哲学的共鸣
一、对人的重新理解
二、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存在论—生存论与存在—生存状态
三、生存哲学是 可能的自然神学
第二节 生存神学与生存哲学的区别
一、基本问题与思想渊源的区别
二、同行的底线
三、几个概念的区别
第三节 生存哲学对“解神话化”的意义
一、“你必须生存”
二、概念体系与表达方式的借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解神话化”与海德格尔后期思想
节 准备性的概述
一、“解神话化”与后期海德格尔相关吗
二、后期海德格尔有解释学吗
第二节 宣道中的真理
一、作为敞开的真理与作为启示的上帝
二、宣道的真理在生存中的展开
三、宣道中的“时机”真理与历史性
第三节 宜道中的语言
导论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二、选择布尔特曼解释学的理由
三、 外理论研究综述
四、基本思路和写作方法
第一章 “解神话化”提出的背景
第一节 “解神话化”的神学背景
“一、信仰道德化
二、不可还原的历史
三、对“唯信称义”的应用性解释
四、“世界是世界,上帝是上帝
第二节 “解神话化”的哲学背景
一、客观化思维
二、个体生命经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解神话化”的内涵
第一节 “解神话化”之“解”的内涵
一、“解”之谓“去除”:解神话化与现代科学
二、“解”之谓“解释”:解神话化与生存论分析
三、“解”之谓“发生”:解神话化与宣道
第二节 “解神话化”之“神话化”与“神话”的内涵
一、“神话化”作为客观化思维
二、“神话”作为宣道语言
第三节 “解神话化”与人的历史性
一、历史与自然
二、“历史性”的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解神话化”与海德格尔前期思想
节 生存神学与生存哲学的共鸣
一、对人的重新理解
二、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存在论—生存论与存在—生存状态
三、生存哲学是 可能的自然神学
第二节 生存神学与生存哲学的区别
一、基本问题与思想渊源的区别
二、同行的底线
三、几个概念的区别
第三节 生存哲学对“解神话化”的意义
一、“你必须生存”
二、概念体系与表达方式的借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解神话化”与海德格尔后期思想
节 准备性的概述
一、“解神话化”与后期海德格尔相关吗
二、后期海德格尔有解释学吗
第二节 宣道中的真理
一、作为敞开的真理与作为启示的上帝
二、宣道的真理在生存中的展开
三、宣道中的“时机”真理与历史性
第三节 宜道中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