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实现审判中心的制度保障研究——以起诉审查和强制起诉为重点

封面

作者:刘砺兵

页数:208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57349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制度及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考察之后,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依托,审判机关对于公诉的制约并不充分。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无论是庭前准备环节、还是庭前会议均无法实现对起诉进行实质审查的任务,而且对于没有被害人的案件,自诉根本无从谈起;自诉制度无法实现对不起诉进行合理审查的任务。要树立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中心地位,控审的实质性分离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任务,而实质性的审查起诉程序是攻克这一难关的前提与关键。以保障审判中心的实现为出发点,应贯彻落实“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赋予审判机关适度审查起诉及不起诉行为效力的权能,并围绕这一任务构建一系列制度框架。基于我国现实,本文提出应建立对于具体个案中起诉妥当与否进行合理审查的相关制度,以保障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相互制约正常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刘砺兵,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四级高级法官。南开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刑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在职期间审理了3,000余件刑事案件,其中包括多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在法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数十篇。获全国刑事审判先进个人、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市百名法学青年英才等称号。

目录

导 论
上 编 理论基础
第一章 实现审判中心制度保障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审判中心保障制度的内涵
一、实现审判中心的核心保障是形成良性的控审关系
二、研究对象的具体指向
三、起诉审查
四、强制起诉
第二节 审判中心保障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控审分离是基本结构
二、互相制约是本质内容
三、审判中心是核心目标
第三节 审判中心保障制度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一、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三、近景和远景的关系
四、“体”与“用”的关系
五、“二元”与“三角”的关系
六、“边缘”与“中心”的关系
第二章 审判中心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实现平等保护原则
第一节 起诉及不起诉决定均应受平等原则制约
第二节 选择性起诉违反平等原则
第三节 平等原则潜藏着审判机关对起诉行为进行合宪性考察的可能性
一、法律保留原则
二、比例原则
三、思考框架(审查步骤或曰层次)

第三章 审判中心保障制度的审查对象——起诉行为是否遵循法定原则
第一节 起诉法定原则的源起
第二节 起诉法定原则的实践
一、起诉的目的
二、起诉的效果
第三节 起诉法定原则的变异
第四章 审判中心保障制度的技术运用
第一节 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第二节 实施司法审查的可能性
一、羁束裁量可审查
二、狭义的自由裁量亦可审查
第三节 司法审查的实现途径
一、审查方法的类型化
二、审查强度的体系化
中 编 境外经验
第五章 大陆法系的相关经验
第一节 法国
一、基本情况
二、对于起诉的制约
三、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四、小结
第二节 德国
一、基本情况
二、对于起诉的制约
三、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四、小结
第三节 俄罗斯
一、基本情况
二、对于起诉的制约
三、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四、小结
第四节 日本
一、基本情况
二、对于起诉的制约
三、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四、小结
第六章 英美法系的相关经验
第一节 英国
一、基本情况
二、对于起诉的制约
三、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四、小结
第二节 美国
一、基本情况
二、对于起诉的制约
三、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四、小结
第七章 我国其他法域的相关经验
第一节 我国台湾地区
一、对于起诉的制约
二、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三、小结
第二节 我国澳门地区
一、对于起诉的制约
二、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三、小结
下 编 实践应用
第八章 我国刑事审判实践概况
第一节 对于起诉的制约
一、制度背景
二、问题实例
三、修正路径
第二节 对于不起诉的制约
一、制度背景
二、问题实例
三、修正路径
第九章 合理构建我国起诉审查制度
一、定位与解惑
二、审查之启动
三、过程与方法
第十章 合理构建我国强制起诉制度
一、功能与性质
二、主体与对象
三、事务与流程
结语 如何构建人民信赖的司法体系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实现审判中心的制度保障研究——以起诉审查和强制起诉为重点》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3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