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伟 等 著
页数:312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72401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当中,政治学的话语体系建设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书进入学科内部,围绕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问题展开论述。内容涉及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概念供给、理论创新、方法运用、知识鉴别等;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古今中西”问题;并结合国内政治学研究中的代表性学术案例如脆弱国家、政治合法性、文化领导权、国家建设、网格化管理、国家-社会关系、社会治理共同体、治理重心下沉等,剖析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问题;本书还对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代表性方法论进行了深入反思;进而指出未来我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本书应是国内第一本紧扣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专门性著作。
作者简介
刘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地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领域涉及基层政治、政治心理与当代中国政治等
著有《难以产出的村落政治》《普通人话语中的政治》《政治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等,译著有《多元社会中的民主》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论要
第一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之独特性与重要性
第二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概念重构
一、政治学概念的类型与特征
二、当前我国政治学概念的供给现状及危机
三、概念重构的主要路径与基本原则
四、余论:从概念重构到概念体系重构
第三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理论创新
一、理论创新的内涵
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三、理论创新的思想和学术资源
四、理论创新的路径
五、结语
第四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方法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取向
二、行为主义研究取向
三、新制度主义研究取向
四、历史政治学研究取向
五、总结与思考
第五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知识鉴别
一、问题的提出:知识鉴别何以必要
二、知识分类:政治学话语重构中知识鉴别的主要方面
三、知识省思:话语重构中知识鉴别的基础环节
四、延伸讨论:政治学话语重构中的知识能力考量
第二章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古今中西”问题
第一节 重温中国传统与现代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传统政治学话语体系及其瓦解
三、中国现代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为何要重温传统
四、中国现代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如何重温传统
五、结语
第二节 从“回应”到“竞争”:新时代中西政治学话语的探索与争鸣
一、引言
二、“追踪回应”: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的积累优势
三、“反思改造”:对西方政治学话语的慎思明辨
四、“叙述竞争”:在中西对话中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的创新发展
第三章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代表性学术案例(上)
第一节 当代西方学界的脆弱国家政治话语纷争及其启示
一、当代西方脆弱国家政治话语的全球传播
二、西方学界的脆弱国家政治话语纷争
三、脆弱国家政治话语纷争的原因
四、启示
第二节 中国治理场景中的合法性话语:反思与重构
一、导言
二、自上而下的合法性论证话语
三、自下而上的合法性描述话语
四、重构中国治理场景中的合法性话语
第三节 合法性构建的政治符号之维——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
一、符号世界:进入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径
二、政治符号:构建合法性的有效工具
三、价值、法理与民意:政治符号的合法性输入
四、认知、规范与信仰:政治符号的结构.功能分析
五、结语
第四节 中国文化领导权话语的生成和演变——一项概念史的考察
一、文化领导权话语的西学源流
二、文化领导权话语的中国化
三、文化领导权话语的治理逻辑
四、文化领导权话语的反思重构
第四章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代表性学术案例(下)
第一节 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探析——以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二、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本土运用:嬗变及其反思
三、面向未来: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
四、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国内学界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话语反思
一、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发展概况
二、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概念生成
三、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话语变迁
四、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话语反思
五、结语
第三节 国内学界的网格化管理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
一、引言
二、网格化管理:技术架构、实践模式与政策扩散
三、网格化管理的效用与限度
四、从网格到网络:网格化管理的转型
五、我国网格化管理研究的特点与未来展望
第四节 “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的生成脉络与演化逻辑
一、问题的提出:何为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溯源共同体理论: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兴起的理论渊源
三、话语体系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生成的政治意涵
四、国家与社会互动: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的理论内涵
五、增强社会自主性: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的价值导向
六、结论与讨论: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的研究趋势
第五节 近年来城乡基层“治理重心下沉”话语的再审视
一、引言
二、基于国家建构的治理重心下沉
三、关于治理重心下沉内卷化的讨论
四、带回政党:治理重心下沉话语的新转向
五、回到中国情境的话语建构
第五章 再思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代表性方法论
第一节 作为政治学方法论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基本内容与研究取向
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流派特点与理论优势
四、适用性反思: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国内的发展限度
五、结语
第二节 历史制度主义与历史政治学的历史之辨
一、引言
二、历史制度主义和历史政治学:缘起与发展
三、何谓政治学中的历史:历史制度主义和历史政治学的思考
四、“历史地”看问题:历史制度主义和历史政治学的时间性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三节 论量化历史对历史政治学的价值与风险
一、历史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的“求治”新路径
二、量化历史:历史与数据的相遇
三、量化历史对历史政治学研究的价值
四、量化历史对历史政治学研究的适用性风险
五、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结语:话语重构与我国政治学研究的转型
一、成为“问题”的政治学话语
二、当前我国政治学话语之缺陷的三个层面
三、基于话语重构,推进我国政治学研究的转型
四、结语
附录 政治学本科教学中的话语选择问题
一、话语选择是政治学本科教学中非常紧要的事
二、影响政治学本科教学中话语选择的主要因素
三、政治学本科教学中的话语选择问题
四、结语: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有效选择适切的话语
后记
第一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之独特性与重要性
第二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概念重构
一、政治学概念的类型与特征
二、当前我国政治学概念的供给现状及危机
三、概念重构的主要路径与基本原则
四、余论:从概念重构到概念体系重构
第三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理论创新
一、理论创新的内涵
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三、理论创新的思想和学术资源
四、理论创新的路径
五、结语
第四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方法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取向
二、行为主义研究取向
三、新制度主义研究取向
四、历史政治学研究取向
五、总结与思考
第五节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知识鉴别
一、问题的提出:知识鉴别何以必要
二、知识分类:政治学话语重构中知识鉴别的主要方面
三、知识省思:话语重构中知识鉴别的基础环节
四、延伸讨论:政治学话语重构中的知识能力考量
第二章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古今中西”问题
第一节 重温中国传统与现代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传统政治学话语体系及其瓦解
三、中国现代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为何要重温传统
四、中国现代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如何重温传统
五、结语
第二节 从“回应”到“竞争”:新时代中西政治学话语的探索与争鸣
一、引言
二、“追踪回应”: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的积累优势
三、“反思改造”:对西方政治学话语的慎思明辨
四、“叙述竞争”:在中西对话中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的创新发展
第三章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代表性学术案例(上)
第一节 当代西方学界的脆弱国家政治话语纷争及其启示
一、当代西方脆弱国家政治话语的全球传播
二、西方学界的脆弱国家政治话语纷争
三、脆弱国家政治话语纷争的原因
四、启示
第二节 中国治理场景中的合法性话语:反思与重构
一、导言
二、自上而下的合法性论证话语
三、自下而上的合法性描述话语
四、重构中国治理场景中的合法性话语
第三节 合法性构建的政治符号之维——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
一、符号世界:进入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径
二、政治符号:构建合法性的有效工具
三、价值、法理与民意:政治符号的合法性输入
四、认知、规范与信仰:政治符号的结构.功能分析
五、结语
第四节 中国文化领导权话语的生成和演变——一项概念史的考察
一、文化领导权话语的西学源流
二、文化领导权话语的中国化
三、文化领导权话语的治理逻辑
四、文化领导权话语的反思重构
第四章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代表性学术案例(下)
第一节 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探析——以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二、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本土运用:嬗变及其反思
三、面向未来: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
四、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国内学界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话语反思
一、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发展概况
二、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概念生成
三、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话语变迁
四、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话语反思
五、结语
第三节 国内学界的网格化管理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
一、引言
二、网格化管理:技术架构、实践模式与政策扩散
三、网格化管理的效用与限度
四、从网格到网络:网格化管理的转型
五、我国网格化管理研究的特点与未来展望
第四节 “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的生成脉络与演化逻辑
一、问题的提出:何为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溯源共同体理论: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兴起的理论渊源
三、话语体系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生成的政治意涵
四、国家与社会互动: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的理论内涵
五、增强社会自主性: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的价值导向
六、结论与讨论:社会治理共同体话语的研究趋势
第五节 近年来城乡基层“治理重心下沉”话语的再审视
一、引言
二、基于国家建构的治理重心下沉
三、关于治理重心下沉内卷化的讨论
四、带回政党:治理重心下沉话语的新转向
五、回到中国情境的话语建构
第五章 再思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代表性方法论
第一节 作为政治学方法论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基本内容与研究取向
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流派特点与理论优势
四、适用性反思: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国内的发展限度
五、结语
第二节 历史制度主义与历史政治学的历史之辨
一、引言
二、历史制度主义和历史政治学:缘起与发展
三、何谓政治学中的历史:历史制度主义和历史政治学的思考
四、“历史地”看问题:历史制度主义和历史政治学的时间性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三节 论量化历史对历史政治学的价值与风险
一、历史政治学:中国政治学的“求治”新路径
二、量化历史:历史与数据的相遇
三、量化历史对历史政治学研究的价值
四、量化历史对历史政治学研究的适用性风险
五、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结语:话语重构与我国政治学研究的转型
一、成为“问题”的政治学话语
二、当前我国政治学话语之缺陷的三个层面
三、基于话语重构,推进我国政治学研究的转型
四、结语
附录 政治学本科教学中的话语选择问题
一、话语选择是政治学本科教学中非常紧要的事
二、影响政治学本科教学中话语选择的主要因素
三、政治学本科教学中的话语选择问题
四、结语: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有效选择适切的话语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