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邓树明著
页数:489页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90609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传播学专业初涉学术研究的读者撰写的导论性著作。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知识概念的介绍以及对知识合法性的介绍。第二部分为问题意识,即讨论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三部分为方法意识,即讨论如何设计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三种方法论范式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19种具体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论文结构,讨论论文的常规结构模式。在对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论文结构进行讨论时,本书不但提出了应该达到的规范,而且结合刊登论文或未通过审稿的文章进行了案例说明。
作者简介
邓树明,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特聘首席编辑,CSSCI来源期刊《新闻界》原主编。自2011年1月开始负责《新闻界》,推动期刊全面深入改革创新,提倡“问题意识、方法意识、现实观照”,先后推出“博士生新论”“全球大师访谈”“数字新闻学”“新冠疫情中的传播反思”等专栏或专题,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新闻界》于2017年进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年的CNKI影响因子位居学科第3名,连续多年获得“四川省人文社科品牌期刊”资助及“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优秀期刊”等殊荣。个人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四川省新闻奖(一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优秀主编”等荣誉,兼任多所知名大学的研究员、研究生业界导师或客座教授。
目录
第一篇 学术研究
第一章 学术研究目标/002
第一节 知识的概念/002
第二节 知识的合法性/007
第二章 学术研究活动/013
第一节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013
第二节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017
第三节 学术论文与非学术文章/023
第四节 案例说明/ 032
第二篇 问题意识
第三章 问题意识概论/040
第一节 问题意识的含义/040
第二节 问题意识的能力养成/045
第三节 问题意识的思维养成/049
第四节 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056
第四章 问题意识的激发/061
第一节 原创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61
第二节 替代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71
第三节 补正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74
第四节 发展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82
第五节 比较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97
第六节 实证类问题意识的激发/107
第五章 问题意识常见不足/111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不足概论/111
第二节 问题意识不足的常见情形/115
第三篇 方法意识
第六章 研究方法概论/ 154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概念/154
第二节 3 种方法论范式/159
第三节 19 种研究方法/165
第四节 方法设计原则/171
第七章 实证主义范式/176
第一节 概论/176
第二节 控制实验法/182
第三节 问卷调查法/190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198
第八章 诠释主义范式/206
第一节 概论/206
第二节 扎根理论法/214
第三节 框架分析法/233
第四节 民族志法/250
第五节 深度访谈法/268
第六节 焦点小组访谈法/281
第七节 案例分析法/292
第八节 文献分析法/315
第九节 文本分析法/325
第十节 话语分析法/335
第九章 哲学思辨范式/352
第一节 概论 /352
第二节 哲学思辨的几类问题/362
第十章 计算机方法 /380
第一节 社会网络分析法/380
第二节 文本情感分析法/390
第十一章 方法设计常见不足/399
第一节 方法不足概论/ 399
第二节 文章缺乏研究方法/402
第三节 研究方法设计不严谨/406
第四篇 论文写作
第十二章 论文主体部分 /424
第一节 论文主体的常规结构/424
第二节 论文结构不足的常见情形/459
第十三章 论文非主体部分/479
第一节 参考文献的著录/479
第二节 论文的其他部分/481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483
第一章 学术研究目标/002
第一节 知识的概念/002
第二节 知识的合法性/007
第二章 学术研究活动/013
第一节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013
第二节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017
第三节 学术论文与非学术文章/023
第四节 案例说明/ 032
第二篇 问题意识
第三章 问题意识概论/040
第一节 问题意识的含义/040
第二节 问题意识的能力养成/045
第三节 问题意识的思维养成/049
第四节 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056
第四章 问题意识的激发/061
第一节 原创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61
第二节 替代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71
第三节 补正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74
第四节 发展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82
第五节 比较类问题意识的激发/097
第六节 实证类问题意识的激发/107
第五章 问题意识常见不足/111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不足概论/111
第二节 问题意识不足的常见情形/115
第三篇 方法意识
第六章 研究方法概论/ 154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概念/154
第二节 3 种方法论范式/159
第三节 19 种研究方法/165
第四节 方法设计原则/171
第七章 实证主义范式/176
第一节 概论/176
第二节 控制实验法/182
第三节 问卷调查法/190
第四节 内容分析法/198
第八章 诠释主义范式/206
第一节 概论/206
第二节 扎根理论法/214
第三节 框架分析法/233
第四节 民族志法/250
第五节 深度访谈法/268
第六节 焦点小组访谈法/281
第七节 案例分析法/292
第八节 文献分析法/315
第九节 文本分析法/325
第十节 话语分析法/335
第九章 哲学思辨范式/352
第一节 概论 /352
第二节 哲学思辨的几类问题/362
第十章 计算机方法 /380
第一节 社会网络分析法/380
第二节 文本情感分析法/390
第十一章 方法设计常见不足/399
第一节 方法不足概论/ 399
第二节 文章缺乏研究方法/402
第三节 研究方法设计不严谨/406
第四篇 论文写作
第十二章 论文主体部分 /424
第一节 论文主体的常规结构/424
第二节 论文结构不足的常见情形/459
第十三章 论文非主体部分/479
第一节 参考文献的著录/479
第二节 论文的其他部分/481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4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