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作
页数:28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429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20世纪法国思想大师拉康的父亲理论。“父亲的姓名”研讨班是拉康主持的研讨班里极其特殊的一个,国内鲜见学者做此专题研究。作者立足于大量法文原始资料,详尽分析了拉康的新父亲理论在何种意义上区别且超越了弗洛伊德作为法则的父亲理论,旨在阐明拉康借助20世纪结构语言学新工具取得这一成就的路径与方式。具体来说,作者通过历时的向度和共时的维度展开分析,认为拉康的父亲理论可以归结为其“父亲的姓名”理论;随后从“父亲的姓名”的“因逾期而丧失权利”这一反例论证了“父亲的姓名”的至关重要性,又利用专名的无意义性和否定性特征以及上帝之名的匿名性特征阐明了“父亲的姓名”另类的基础性;最后对拉康后期的父亲理论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本书史料扎实,条理清晰,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为拉康思想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借鉴,也为更好地把握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提供思想奠基和学理支持。
作者简介
黄作,男,1971年出生,浙江宁波人,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带头人,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笛卡尔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笛卡尔研究中心”成员和《笛卡尔年鉴》(Bulletin cartesien)中国地区通讯研究员,国际精神分析学和哲学学会成员。两度(2005—2007,2015—2016)留学法国。
目前从事法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哲学、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人物有拉康、笛卡尔和让-吕克·马礼荣(也译马里翁)等人。著有《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漂浮的能指——拉康与当代法国哲学》(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译有马礼荣的《情爱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和拉康的《父亲的姓名》(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主编《笛卡尔与现象学——马里翁访华演讲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版,与方向红合编)。另在Revue philosophique de laFrance et de l’etranger,Archives de Philosophie和《哲学研究》等中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奥狄浦斯情结框架中的父亲问题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多重父亲形象与拉康的出发点
第二节 历时的向度:奥狄浦斯情结三阶段
第三节 共时的维度:三元父亲VS“父亲的姓名”
第二章 父性的隐喻
第一节 拉康的能指革命
第二节 隐喻与换喻——能指系统的两大运作机制
第三节 从母亲能指到父亲能指
第三章 反例:“父亲的姓名”的“因逾期而丧失权利”
第一节 从“Verneinung”(矢口否认)到“Bejahung”(肯定)
第二节 原初肯定(Bejahung)与“Verwerfung(弃绝)”
第三节 “父亲的姓名”的“因逾期而丧失权利”
第四章 专名、上帝之名与“父亲的姓名”
第一节 专名的无意义性及其否定性特征
第二节 “元划(trait unaire)”和“父亲的姓名”
第三节 上帝之名和 “父亲的姓名”
第五章 从三元式到第四者
第一节 从作为法则的父亲到不负责任的父亲
第二节 拆除父亲木偶:欲望与法则的共生
第三节 奥狄浦斯的彼岸与实在父亲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