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庆
页数:166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011886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学术书,从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艺术的整体跨界视角,以《乐记》的艺术思想为主体,全面解析了源于上古伏羲天道文化的先秦礼乐体系,阐述了礼、乐、刑、政四位一体的整体治国思想。其循行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大势的同时,又映射出中华文化从天人合一到天人两分的人文轨迹。本书涉及先秦天文地理、农作、为政、经络、审美及古彝文化等,具有一定文化溯源价值和参考价值。本书亦可作为中国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与方法论、艺术整体思维的研究参考,也可作为艺术院校艺术理论、艺术表现及其相关专业的教辅读本。
作者简介
高文,重庆人,中国美术学院凉山乡土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国古代人文及审美溯源、艺术创作及理论、非遗传承与文创研究。
目录
第一章 《乐记》礼乐文化
第一节 先秦之礼
一、溯源人文之礼
二、天地之道
三、原始农业的诞生
第二节 贾湖骨笛之谜
一、贾湖骨笛与天文之谜
二、上古度量衡
三、人体与天道的尺度
第三节 古巴蜀天文礼器
第四节 礼、美、善、乐的造字本源
一、礼的造字本源
二、美、善的造字本源
三、上古天文祭礼法器传承
四、乐的造字本源
第五节 回溯《乐记》论天地与礼乐
第二章 《乐记》艺术思想摘述
第一节 乐由天作——先秦音乐溯源
第二节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一、听觉艺术的情感表现
二、视觉艺术的情感表现
第三节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第三章 溯源先秦人文视觉艺术
第一节 象以天成——先秦人文视觉艺术溯源
第二节 原始农业与人文平面视效的萌芽
第三节 先秦人文视觉效应的转化
第四章 溯源先秦人文视觉艺术形式——线条
第一节 为什么是线条
第二节 经络之谜
第三节 经络的客观存在及其线性循行特征
一、经络是客观存在,具有遗传性
二、循行性针感的线路学特征
三、经络线路有颜色
第四节 经络的发现
一、人体经络产生敏感及可视的环境
二、人的自身道德素质条件
第五节 南宋施发脉象图的启示
一、南宋施发脉象图
二、线性脉象与线描书法的双向效应
三、施发脉象图的启示
第五章 《乐记》全文及评析
第一节 乐本篇
第二节 乐论篇
第三节 乐礼篇
第四节 乐施篇
第五节 乐言篇
第六节 乐象篇
第七节 乐情篇
第八节 魏文侯篇
第九节 宾牟贾篇
第十节 乐化篇
第十一节 师乙篇
第一节 先秦之礼
一、溯源人文之礼
二、天地之道
三、原始农业的诞生
第二节 贾湖骨笛之谜
一、贾湖骨笛与天文之谜
二、上古度量衡
三、人体与天道的尺度
第三节 古巴蜀天文礼器
第四节 礼、美、善、乐的造字本源
一、礼的造字本源
二、美、善的造字本源
三、上古天文祭礼法器传承
四、乐的造字本源
第五节 回溯《乐记》论天地与礼乐
第二章 《乐记》艺术思想摘述
第一节 乐由天作——先秦音乐溯源
第二节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一、听觉艺术的情感表现
二、视觉艺术的情感表现
第三节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第三章 溯源先秦人文视觉艺术
第一节 象以天成——先秦人文视觉艺术溯源
第二节 原始农业与人文平面视效的萌芽
第三节 先秦人文视觉效应的转化
第四章 溯源先秦人文视觉艺术形式——线条
第一节 为什么是线条
第二节 经络之谜
第三节 经络的客观存在及其线性循行特征
一、经络是客观存在,具有遗传性
二、循行性针感的线路学特征
三、经络线路有颜色
第四节 经络的发现
一、人体经络产生敏感及可视的环境
二、人的自身道德素质条件
第五节 南宋施发脉象图的启示
一、南宋施发脉象图
二、线性脉象与线描书法的双向效应
三、施发脉象图的启示
第五章 《乐记》全文及评析
第一节 乐本篇
第二节 乐论篇
第三节 乐礼篇
第四节 乐施篇
第五节 乐言篇
第六节 乐象篇
第七节 乐情篇
第八节 魏文侯篇
第九节 宾牟贾篇
第十节 乐化篇
第十一节 师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