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明
页数:262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84690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复旦大学等多个单位共同实施的一个关于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和适应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成果,共有20多位知名专家参与编写工作。本书从流域尺度对气候变化下各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是一次富有创新的探索和尝试。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流域尺度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成果。
本书在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事实和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各生态系统过去和现在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各生态系统过去和未来的脆弱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适应性对策。全书共七章,可为国家制定长江流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我国参与气候变化下流域内各生态系统脆弱性与适应性领域的国际行动提供科技支撑。
本书可供中央各部委和流域机构及地方政府决策部门,以及气象气候、经济、湿地、水文、农林牧、河口城市规划、地质和地理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此外,本书也适用于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1)区域西南部沱沱河、当曲流域生物多样性敏感区。包括沱沱河、当曲两大水系区域,在行政上属于海西格尔木市属唐古拉乡辖区、治多县西部,与羌塘高原和可可西里生物保护区相邻。区内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500m以上;该区域集中了长江源区绝大多数冰川资源,河流水系均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湖泊众多,冰缘湿地分布广泛;除河谷线状融区外,多年冻土连续分布;植被以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为主,在山坡地带分布高寒草原草甸和高寒草原。本区目前几乎无人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微弱,因此成为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区域自然环境异常严酷,生态环境对区域气候变化响应强烈,生态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气候波动引起的冰川消退、湿地萎缩等方面,由于人类大肆捕猎以及因栖息地生境变化导致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是该区域急需解决的关键生态问题。该区域要注重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栖息地环境保护对策,以避免形成新的脆弱化趋势,为将来的发展找到合理的途径。(2)区域中北部沱沱河~楚玛尔河一带沙漠化发展区。位于源区中、北部,包括沱沱河河谷北侧、楚玛尔河流域等,气候寒冷干旱,草地以高寒草原为主,局部浑圆山顶分布高寒草甸,土壤以高山草原土为主,粗骨性强,土层浅薄;受大面积冻土影响,湿地较为发育。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区域生态环境为轻度脆弱区域,总体上该区域草地资源潜力较大,除局部冬青草场存在超载放牧活动外,放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轻,采金活动对草地破坏在该区域表现得十分突出。受西部冷空气在此形成的环流影响,在楚玛尔河地带形成部分风沙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草地沙漠化趋势有所加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草地生态建设,防治土地沙漠化是本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该区域应注重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并以保护为主。(3)区域中东部一带草地黑土滩退化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是高寒草地,尤其是高寒草甸草地严重退化的主要形式,主要分布在以高寒草甸草地集中分布的治多县中,东部、玉树东南部和曲麻莱县南部等地;通天河横穿本区,河流水系发育,气候相对湿润、降水量较丰富;草地植被以蒿草属高寒草甸为主,草场产草量高、优质牧草种类丰富,是长江源区草地畜牧业的主要区域。草地资源利用强度
本书特色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生命之河系列丛书
目录
序二
前言
概述
第一章 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与未来趋势
第一节 基本气候特点
第二节 气候变化观测事实
第三节 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第四节 未来气候的可能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长江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适应性
第一节 水资源变化的特征和未来趋势
第二节 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分析
第三节 气候变化对流域内重大工程的影响
第四节 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长江流域农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
第一节 chinaagrosys模型的简介和检验
第二节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水稻生产的归因分析
第四节 作物生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第五节 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长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性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 长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
第三节 长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适应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长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
第一节 长江源区过去40年的气候变化及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特征
第二节 气候变化对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适应性分析
第四节 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气候变化与长江中下游湿地脆弱-性评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湿地的影响及其响应
第三节 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
第四节 应对气候变化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对策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上海市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及应对策略
第一节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上海市基本区情分析
第二节 气候变化对上海市的综合影响
第三节 上海市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
第四节 上海市气候变化综合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节选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是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组织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复旦大学等多个单位共同实施的一个关于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和适应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成果,共有20多位知名专家参与编写工作。《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从流域尺度对气候变化下各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是一次富有创新的探索和尝试。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流域尺度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成果。《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在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事实和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各生态系统过去和现在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各生态系统过去和未来的脆弱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适应性对策。全书共七章,可为国家制定长江流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我国参与气候变化下流域内各生态系统脆弱性与适应性领域的国际行动提供科技支撑。《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可供中央各部委和流域机构及地方政府决策部门,以及气象气候、经济、湿地、水文、农林牧、河口城市规划、地质和地理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此外,《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也适用于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