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论善恶心理与善的教育

封面

作者:郭晓飞

页数:332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82382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论善恶心理与善的教育》基于心理学视角,一从善的认知、善的情感、善的人格、善的行为等角度分析善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恶的本质和原因,探讨善的心理的教育机制和善的学习方式。
《论善恶心理与善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助于提升人们善的自我修养,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郭晓飞,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心理系教育心理学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已出版专著《心理调节的原理和应用》《颠沛的命运与不羁的灵魂——徐渭心理论》等。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视域的善恶界定
第一节 伦理学视域的善的界定
第二节 心理学视域的善的界定
第三节 心理学视域的恶的界定
第四节 心理学视域的冷漠
第二章 善的认知及其心理机制
节 人的善恶认知
第二节 善的认知的发展规律
第三节 善恶判断的心理机制
第四节 善的观念内化的心理机制
第三章 善的情感及其发生机制
节 人的善的情感及其表现形式
第二节 人的恶的情感及其表现形式
第三节 人的善的情感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 正义感及其发生机制
第五节 仁爱情感及其发生机制
第四章 善的人格及其形成机制
节 伦理学视域的善的德性
第二节 善的人格及其特征
第三节 恶的人格及其特征
第四节 冷漠人格及其特征
第五节 善的人格的发展规律
第五章 善恶行为的影响因素
节 人的本能对善恶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功利心理对人的善恶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人的认知和观念对善恶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人的情感对善恶行为的影响
第五节 人的人格对善恶行为的影响
第六节 社会因素对人的善恶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 善的行为及其养成机制
节 人的善的行为
第二节 人的恶的行为
第三节 爱国行为
第四节 慈善捐赠行为
第五节 孝的行为
第六节 善的行为的养成机制
第七章 善的人际关系及其形成机制
节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矛盾与冲突
第三节 心理学视角的和谐社会
第四节 人际善的关系
第五节 人际爱的关系
第六节 善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机制
第八章 善的心理的教育机制与教育方式
节 善的教育价值
第二节 善的教育要求
第三节 善的教育内容
第四节 善的心理的教育机制
第五节 善的心理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论善恶心理与善的教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0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