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邹纪万
页数:266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108005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
全书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分为七卷,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先秦史》,由萧璠著,记述了中华文明诞生到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均由邹纪万著,分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以及魏蜀吴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这两个时段的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傅乐成教授亲自撰著,为隋重启统一盛运到后周灭亡,此三百余年间的历史;《宋辽金元史》,由王明荪著,所叙为从北宋统一全国到元帝国的衰亡,其间几朝的历史;《明清史》,由姜公韬著,叙述了明建国到满清康乾盛世国势转衰这段历史;《近代史》,由段昌国著,记叙了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全书每卷十余万言,共九十余万言。书中运用了一些文言文词句,表达简洁通畅,读之如饮醇酿。且每位著者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独到精辟之见解,贵在不人云亦云。此外,这套简体版的《中国通史》还配了多幅珍贵的史料插图和战争地图,以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全貌。
本书刊行于1978年,成书之后即在话语圈里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学爱好者的案头第一之书,一些高校亦将其作为常用教材,甚至有学者亦能从中获益。
作者简介
傅乐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著名史学家。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后赴台湾,执教于国立台湾大学。195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在任教的十几年中,傅教授除在台大授课外,还在同仁、辅仁、淡江等高等院校讲课,并兼任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主持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汉史研究室的工作,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颇有建树。他一生著述甚丰,皆为史学论著,影响较大的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
傅乐成终身未娶。关于傅先生的感情问题,有这样一个“典故”。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春天,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与在“中央图书馆”任职的傅乐成交往甚笃,且谈锋如昔。当时“异常放荡怠惰”(傅自语)的傅乐成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小姐,对她极为爱慕,却难撷其芳心。有一天,殷海光在傅乐成的宿舍里聊天,正好那位小姐也在场。当时殷海光兴致勃发,大谈时局,口若悬河,那位小姐在一旁听得出神。殷海光走后,傅先生爱慕的小姐对他说:“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样好的学问,我一定嫁给你。”傅乐成受不了这番“刺激”,决心翻译一部英文的西洋史以示自己的进取之心。后来那位美丽的小姐还是没有嫁给他,但若干年后,从耶鲁学成归来的傅乐成写出扛鼎之作《中国通史》,被誉为“不可忽视史学家”。
相关资料
媒体评论
(张鸣序荐)
英国哲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对中国人而言,读史能否使人明智倒在其次,主要是可以使人愉快。古代的中国人,文学和历史是分不大清的,因此大量被中文系视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当初作者和读者都是当历史来看的。四大名著中最受欢迎的《三国演义》,其实就是在讲史。而最像小说的《红楼梦》,其实当初倒不那么受老百姓待见。
经过一百多年的折腾,中国人毕竟已经迈进了现代社会。老黄历不用再提,至少受过教育的读书人,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小说。小说、电视剧里胡编和半胡编的历史故事,看了过瘾之余,有时候也想看点“历史的真实”。更有野心的历史爱好者,一般都想通过读史,最好是系统地读史,了解历史的全貌。这时候就用得着通史了。很多爱好者,只要读史,首选往往就是通史。真正专门化的历史研究,其实跟其他学科一样,没有点专业训练,还真不一定读得懂。其实,就算一般文科类的学科,如果学校不那么功利,似乎也应该给学生们开一两门通史课,当然,首先是开中国通史课。前些年,博士生面试的时候,经常能碰上号称把中国历史都读通了的考生,一问才知道,他们所谓的“读通”,无非是看了一套中国通史而已。
不过,中国人尽管喜欢通史,但以往的积习却很难全然改掉。写通史尽管不一定要写成通俗历史故事,但还是要通俗易懂才好,否则,读者面就受限制。中国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说是20世纪出产的中国通史,有两部半著作值得称道:一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半部是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未完成)。其实,如果按我的看法,还有三部通史也相当不错,一是夏曾佑先生的,一是缪凤林先生的,还有就是范文澜先生的。其中夏曾佑先生的著作,原是为中学做教科书的,写得相当有见地,而且是中国人做西洋式通史的第一部。缪凤林先生的通史比较扼要,但很有特点。范文澜先生的大作,是最长的,也是按唯物史观写通史诸大作中,最足观的一套。
但是,作为一般爱好者而言,上述的所有通史,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够通俗晓畅,对于史学爱好者来说,都有点难度。1949年之后,中国史学界分为大陆和台湾两大块。由于台湾学界相对比较平静,没有那么多折腾事儿,因此,成就斐然。为一般爱好者书写的通史,也大有可观。开放之后,我通过各种渠道,见过一些台湾史学家编写的中国通史,大体叙事都比较清楚,文字干净。特别优秀的,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文辞优美。每个章节,都有历史随笔的味道。比较起来,大陆史学界尽管开放之后,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史写作,却在开倒车。某些长篇巨制,块头虽大,但不仅内容杂芜,优劣不一,而且文字干瘪,味同嚼蜡。面向市场的所谓图文本通史,主编者名头虽响,但具体编写则是一群毫无研究的学生,等于是书商为了挣钱临时找人凑出来的,不仅毫无见地,而且有大量的常识错误。至于各个大学开这门课的学者,为了评职称各自为战、画地为牢编出来的通史教材,则更是不忍卒读。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套七卷本的《中国通史》,是我所看到台湾同类著作中,比较出色的一部。傅乐成先生,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傅斯年先生虽然长期主持“中研院”史语所,自认是“二流人才”,但其实早在北大读书期间,就是一位连老师都不敢小窥的牛学生。胡适先生回国在北大讲中国哲学史,如果不是得到作为学生领袖的傅斯年先生的支持,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傅斯年先生的史学著述虽然不多,但大气磅礴,独树一帜。傅乐成先生从小得家学真传,名儒熏陶,不仅通经史,而且于文学和绘画,也有相当造诣。西南联大毕业之后,他立志史学,在秦汉史和隋唐史方面建树颇多。去台后,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史学界耕耘,在台大历史系做教授多年,是位政学两界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人物。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五位台湾史学界第一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的那部分,最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个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甚至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有人说,这套书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读来如饮醇酿。其实,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大特点,是有见地,不人云亦云;简单、干净,能把很复杂的事情,三言两语道个明白。不在史料里浸润多年,看过不知成亿字的资料,断不能为此。
傅乐成的通史来了,说实在的,对于大陆史学爱好者而言,这比台湾著名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更像是福音。
本书特色
台湾继钱穆之后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傅乐成领衔主持
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最为畅销的中国通史普及类著作首次引进大陆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六位台湾史学界第一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那部分,最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各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有人说,这套书是典型的台湾国语,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读来如饮醇酿。其实,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有见地,不人云亦云。叙述简单、干净,能把很复杂的事情,三言两语道个明白。不是在史料里浸润多年,看过不知成亿字的资料,断不能为此。
——张鸣
目录
第一节 秦帝国的统一
第二节 秦帝国的覆灭
第三节 楚汉相争
第四节 休养生息的时代(汉惠帝~景帝)
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
第六节 西汉中衰与政权结构的变动(元帝~王莽篡汉)
第七节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梦
第八节 东汉政权的发展(光武明帝时代)
第九节 东汉政权的转换与崩溃(和帝~献帝)
第二章 汉帝国与边疆诸民族的关系
第一节 北亚游牧帝国的盛衰
第二节 西域的开拓运动
第三节 南徼诸蛮的开辟
第四节 东北亚的绥服
第五节 西羌的炽盛
第六节 北亚草原的递兴势力
第三章 汉代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一节 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
第二节 两汉的土地与农业
第三节 两汉的官私手工业
第四节 商业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章 汉人的学术与信仰
第一节 两汉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第二节 经学史学与诸子学
第三节 文学与造形艺术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与发明
第五节 本土宗教的创立
节选
《中国通史》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全书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分为七卷,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先秦史》,由萧璠著,记述了中华文明诞生到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的历史;《秦汉史》和《魏晋南北朝史》,均由邹纪万著,分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以及魏蜀吴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对峙局面的结束这两个时段的历史;《隋唐五代史》,由傅乐成教授亲自撰著,为隋重启统一盛运到后周灭亡,此三百余年间的历史;《宋辽金元史》,由王明荪著,所叙为从北宋统一全国到元帝国的衰亡,其间几朝的历史;《明清史》,由姜公韬著,叙述了明建国到满清康乾盛世国势转衰这段历史;《近代史》,由段昌国著,记叙了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全书每卷十余万言,共九十余万言。书中运用了一些文言文词句,表达简洁通畅,读之如饮醇酿。且每位著者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独到精辟之见解,贵在不人云亦云。此外,这套简体版的《中国通史》还配了多幅珍贵的史料插图和战争地图,以便于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全貌。《中国通史·秦汉史》刊行于1978年,成书之后即在话语圈里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学爱好者的案头第一之书,一些高校亦将其作为常用教材,甚至有学者亦能从中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