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孟祥才著
页数:65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0100772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插图:第一章 秦朝的建立和灭亡(前221-前206年)第一节 “六世余烈”一 从襄公立国到缪公独霸西戎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是一部最早最简明最权威的秦国发展史。根据他的记载,秦人是同夏、商、周等族同样古老的原始氏族,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由颛顼之苗裔孙女惰吞玄鸟卵,生子大业。卵生神话传说和对鸟图腾的崇拜,说明这时秦人还处于“知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大业以后才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也说明秦人的祖先和崇拜鸟图腾的东夷族、商族的祖先有着血缘和文化上的关系。大业之子大费曾参加过大禹治水,并佐助大舜驯养鸟兽。大费即伯益,伯益为东夷族首领,舜赐姓赢氏。大概这时秦人活动在今山东泰山以东、汶水两岸。《汉书·地理志》泰山郡有赢县,应是秦人最初活动的中心。大费玄孙名费昌为商汤御者,参加了伐夏桀于鸣条的战斗。其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赢姓多显,遂为诸侯”。大概在这时秦人已进入文明社会,并有一部分人迁居西戎,成为商王朝在西陲的有力奥援。周武王灭商后,秦人转而归附周朝,又有一部分秦人从东方迁至今陕、甘一带与戎人杂处。周孝王时,秦人的首领非子居于犬丘(今陕西兴平),利用其祖先善于驯养鸟兽的传统,为周王朝牧马,“马大蕃息”,获得孝王的赏识,将他封于秦(今甘肃陇西境),“使复续赢氏祀,号日秦赢”。这是秦人封国之始。自此以后至二世胡亥,共传30代,37个国君。秦人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的首领只是从非子开始才从周王那里获得封邑。以后,由于周王室与西戎的关系日趋紧张,而与西戎长期杂处的秦人恰恰成为阻止戎人侵扰的重要屏障。这样,他们便越来越受到周王室的重视。周宣王继位后,秦仲被任命为大夫,率领秦人征伐西戎,最后死于战斗中。宣王给他的5个儿子7000兵马,继续与西戎作战,取得重大胜利,将其控制区扩大到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间),庄公也被任命为西陲大夫。秦人真正立国,取得同齐、鲁、晋、燕、宋、楚等诸侯国同等的地位,是在秦襄公时期,其契机是西周亡于犬戎和周平王东迁洛邑。襄公是庄公的次子,在史书上连名字也没留下来。他的哥哥名世父,本应作为太子承袭庄公的爵位。但他激愤于西戎杀死祖父,故倾全力伐戎,自愿将太子之位让予襄公。公元前778年(周幽王四年),庄公在位44年后死去,襄公继位。此时,中国的历史发展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转折。
目录
前言第一章 秦朝的建立和灭亡(前221-前206年)第一节 “六世余烈”一 从襄公立国到缪公独霸西戎二 孝公变法三 连横合纵的斗争与统一大势的形成第二节 赢政登基与统一六国一 赢政登基与嫪毒、吕不韦集团的败亡二 “六王毕,四海一”第三节 中央集权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一 皇帝制度与中央和地方官制二 司法制度与军事制度三 “使黔首自实田”第四节 巩固统一的措施一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二 统一货币与度量衡三 堕城、销兵、迁豪、徙民、巡行、刻石四 北伐匈奴南平百越第五节 思想文化政策一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二 “焚书坑儒”第六节 秦末农民战争与秦朝的灭亡一 “沙丘之变”二 蠢行与暴政三 在反秦怒潮中寿终正寝第二章 西汉的建立与前期的政治经济(前206-前140年)第一节 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一 楚汉战争与刘邦登基二 平定异姓诸侯王三 吕后专权与诸吕的覆灭四 “汉承秦制”第二节 黄老政治与西汉初期的繁荣一 黄老政治与文景盛世二 吴楚七国之乱与诸侯王的削弱三 “和”“安”胡、越四 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第三章 西汉中期的鼎盛(前140一前48年)第一节 全面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一 武帝登基与统治思想的转变二 建立中朝制度削弱相权三 强化法律加强监察四 继续削弱诸侯王五 重用酷吏搏击豪强第二节 全面强化中央集权的财政经济措施一 统一货币二 盐铁官营与平准均输三 算缗告缗四 兴修水利和改进推广农业技术第三节 密切与边疆各民族的联系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 全力反击匈奴二 凿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三 经营闽越、南越、西南夷四 征伐卫氏朝鲜的战争与中 朝经济文化交流第四节 “轮台诏”与“昭宣中兴”一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武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二 “戾太子之狱’,和“轮台诏”三 “昭宣中兴”第四章 西汉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和新朝代汉后 的农民战争(前48-25年)第一节 社会阶级矛盾的发展一 土地奴婢问题日趋严重二 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奢侈淫乐与政治的腐败三 “七死”、“七亡”笼罩下人民的苦难与反抗四 地主阶级的改革与改制思潮第二节 王莽改制一 王莽代汉二 王莽的“新政’,及其失败三 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政策四 王莽的暴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第三节 新朝末年的农民战争与东汉皇朝的建立一 赤眉起义二 绿林起义与新莽政权的覆亡三 群雄并起的河北义军四 刘秀在河北的活动与东汉政权的建立五 绿林、赤眉军的相继失败与东汉的统一第五章 东汉前期的政治与经济(25-105年)第一节 发展生产安定民生一 释放和禁止虐杀奴婢二 约法省禁三 裁并郡国减省官吏四 轻徭薄赋救灾恤贫五 任用循吏发展生产第二节 加强集权完善制度一 恢复封国爵邑制约束外戚勋贵二 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的恢复与变革三 厉行监察澄清吏治四 “退功臣,进文吏”、“以经治国”第三节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 “度田”失败和田庄的发展与繁荣二 农业生产的发展三 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四 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第四节 东汉前期的民族政策与对外关系一 匈奴、乌桓与鲜卑二 东北各族、南蛮与西南夷三 西羌与西域四 三韩、倭国与交趾第六章 东汉后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和黄巾起义(105-184年)第一节 外戚宦官交替擅权与政治的加速腐败一外戚、宦官交替擅权一 政治加速腐败二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剧和“党锢之祸”第二节 地主阶级的贪残横暴与农民的破产流亡一 地主阶级的贪残横暴与社会财富的迅速集中二 农民的贫困和流亡第三节 黄巾起义的爆发与失败一 黄巾起义的教科书——《太平经》二 “遐迩动摇,八州并起”三 黑山起义军、黄巾军余部及其他农民起义军的反封建斗争四 五斗米道与张鲁在汉中建立的政权
节选
《秦汉史》讲述了:秦汉两朝(前221-220)近45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秦汉帝国奠定祖国疆域,创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建立地主私有的土地制度,培育了中国一统的汉民族认同观,基本定型了汉字汉语和儒学思想,奠定了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开放格局。秦汉是中国古代历史前期的顶峰。《秦汉史》以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为基础,将这一时期的历史从各个层面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人们可以从中体认我们祖先刨造历史的豪迈与悲壮,汲取启迪与智慧。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