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祁永芳
页数:27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081791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学艺术研究对自然科学的借鉴在明清之际就初现端倪,五四时期达到第一个高潮。20世纪80年代文艺学对包括“新老三论”在内的自然科学方法的大量引入可以看作是第二个高潮。第三个高潮是对生态学的接受,这一潮流至今方兴未艾。由于语境不同,这三次高潮中文艺学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侧重点迥然有别,学界对自然科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本书主要以后两次高潮为研究重点,深入考察了文艺学研究在这两次高潮中引入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成败得失,以及这三次高潮之间的继承与超越,为更清楚地定位“方法论热”在学术目前的地位提供了参照。
作者简介
祁永芳,女,副教授,1973年出生,甘肃临夏人。2012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西方文论及现当代文学理论等。曾在《文艺理论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前言 学术史研究的不足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反思 – 1 –
一、以“方法论热”为重点的自然科学方法论 – 1 –
二、“方法论热”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 3 –
三、重新评价的必要性 – 7 –
四、重新评价的思路及方法 – 8 –
第一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方法论热”与现代性 – 10 –
第一节“方法论热”的语境与概况 – 11 –
一、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 11 –
二、被塑造为真理化身的自然科学 – 12 –
三、文艺学研究方法多元化的寻求 – 13 –
四、“方法论热”的概况 – 16 –
第二节“方法论热”与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 – 18 –
一、“方法论热”中的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的功能 – 18 –
二、被工具论理解所埋没的“方法论热” – 24 –
第三节“方法论热”与现代性 – 25 –
一、现代性悖论与自然科学 – 26 –
二、启蒙现代性对“方法论热”的促成 – 27 –
三、审美现代性对“方法论热”的抵制 – 29 –
第二章 从静态到动态:文艺学研究与系统论 – 31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系统论的背景 – 32 –
一、由钱学森掀起的系统论热潮 – 32 –
二、上升为方法论的系统论 – 34 –
三、哲学界的讨论及史学界的成功 – 36 –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系统论的认同性阐释 – 37 –
五、庸俗社会学统治下的文艺学 – 38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系统论的成果 – 39 –
一、文艺学从系统论中吸收的思想资源 – 39 –
二、美的本质的历史化:从美到美感 – 40 –
三、文学艺术的本质:从静态到动态 – 45 –
四、从典型到性格的转变 – 48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系统论的反思 – 53 –
一、系统论的过度膨胀 – 54 –
二、被学界遮蔽的当下文艺学中的系统论 – 55 –
第三章 从实体到过程:文艺学研究与信息论 – 62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背景 – 63 –
一、现代化建设对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促进 – 63 –
二、急于走向科学的文艺学 – 65 –
三、文艺学与信息论之间的摩擦力 – 67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成果 – 69 –
一、文艺学从信息论中吸收的主要思想资源 – 70 –
二、美丑二元对立的打破 – 71 –
三、成为过程的文学艺术 – 75 –
四、读者的引入及批评的自觉 – 78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反思 – 81 –
一、大量公式庇护下的文艺学 – 81 –
二、文艺学研究中信息论热潮的退却 – 83 –
三、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现状与未来 – 83 –
第四章 从本质到关系:文艺学研究与控制论 – 86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控制论的背景 – 87 –
一、器物及精神层面对控制论的需要 – 87 –
二、需要控制论作振奋剂的文艺学 – 90 –
三、适于向文艺学渗透的控制论 – 93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控制论的成果 – 94 –
一、文艺学从控制论中吸收的主要思想资源 – 95 –
二、美:从本质转向关系 – 96 –
三、为艺术自律进行辩护 – 101 –
四、作为反馈信息的批评及批评对复杂性格的发现 – 106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控制论的反思 – 108 –
一、消融在文艺学中的控制论 – 108 –
二、被误读为控制的控制论 – 110 –
三、当下的文艺学研究与控制论 – 112 –
第五章 从封闭到开放:文艺学研究与“新三论” – 115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新三论”的背景 – 116 –
一、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与“新三论” – 116 –
二、急于创新、急于发展的文艺学 – 118 –
三、消化不良的“新三论” – 120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新三论”的成果 – 122 –
一、文艺学从“新三论”中吸收的主要思想资源 – 122 –
二、作为开放系统的美和审美的动态发展 – 123 –
三、以创新为主导的动态、开放、发展的文学观的确立 – 126 –
四、复杂性格与网状情节之间的协同作用 – 130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新三论”的反思 – 132 –
一、对“新三论”局限性的自觉意识 – 133 –
二、文学作为开放系统的观念在当下 – 134 –
第六章 从一维到多维:文艺学研究与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 – 136 –
第一节 文艺学研究与模糊数学 – 137 –
一、文艺学引入模糊数学的背景 – 137 –
二、在文艺学中失去了数学的模糊数学 – 138 –
三、模糊性的合法化: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 – 139 –
四、处于质疑中的“定量分析” – 143 –
第二节 文艺学研究与物理学 – 144 –
一、文艺学引入测不准原理的背景 – 144 –
二、不确定性的确定 – 146 –
三、处境尴尬的测不准原理 – 149 –
第七章 从生存到存在:文艺学研究与生态学 – 151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生态学的背景 – 152 –
一、由生态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内关注生态问题的热潮 – 152 –
二、适于向其他领域迅速渗透的生态学 – 152 –
三、中国当时的特殊语境对文艺学界接纳生态学理论的促进 – 153 –
四、具备了引入生态学理论的基础的文艺学 – 154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生态学的成果 – 156 –
一、美学:对自然美的再思考 – 156 –
二、文学理论:生态批评的产生 – 161 –
三、文学批评: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 168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生态学的反思 – 171 –
一、在生态学热潮中走向成熟的文艺学界 – 172 –
二、对“自然”与“人”的误读 – 174 –
第八章 美国当代文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 – 180 –
第一节 美国当代文学研究引入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的背景 – 181 –
一、政府对学科交叉研究的大力支持 – 181 –
二、思想层面的动力:弥补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 – 182 –
三、结网:以整体的方式理解世界的需要 – 183 –
四、创新精神对文学研究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促进 – 185 –
第二节 美国当代文学研究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成果 – 186 –
一、文学与现实二元对立观念的打破 – 187 –
二、文学与现实之间双向互动关系的建立 – 191 –
三、对文学及文学研究的重新认识 – 195 –
第二节 美国当代文学研究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反思 – 198 –
一、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文学与文学研究 – 198 –
二、难以摆脱的还原论困境 – 200 –
第九章 秩序的破与立: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 202 –
第一节 秩序的确立:文学批评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 204 –
一、科学对秩序的诉求 – 204 –
二、文学艺术中的秩序 – 205 –
三、确立秩序:科学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 207 –
第二节 秩序的打破:文学批评中的人本主义倾向 – 210 –
一、艺术创新与秩序之间的紧张 – 211 –
二、艺术通过创新对秩序的打破 – 212 –
三、对打破秩序的力量的挖掘:人本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 213 –
第三节 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价值与启迪 – 215 –
一、秩序的破旧立新:自然科学方法论 – 216 –
二、否定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强势力量 – 217 –
三、对破与立平衡的诉求 – 219 –
结语 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 223 –
一、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 223 –
二、自然科学方法论对世界学术潮流的独特呼应 – 224 –
三、自然科学方法论对传统的激活与保存 – 225 –
四、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当下与未来 – 226 –
五、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竞争共存的前景展望 – 228 –
六、有待拓展的研究空间 – 229 –
参考文献 – 230 –
一、以“方法论热”为重点的自然科学方法论 – 1 –
二、“方法论热”的研究现状及不足 – 3 –
三、重新评价的必要性 – 7 –
四、重新评价的思路及方法 – 8 –
第一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方法论热”与现代性 – 10 –
第一节“方法论热”的语境与概况 – 11 –
一、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 11 –
二、被塑造为真理化身的自然科学 – 12 –
三、文艺学研究方法多元化的寻求 – 13 –
四、“方法论热”的概况 – 16 –
第二节“方法论热”与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 – 18 –
一、“方法论热”中的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的功能 – 18 –
二、被工具论理解所埋没的“方法论热” – 24 –
第三节“方法论热”与现代性 – 25 –
一、现代性悖论与自然科学 – 26 –
二、启蒙现代性对“方法论热”的促成 – 27 –
三、审美现代性对“方法论热”的抵制 – 29 –
第二章 从静态到动态:文艺学研究与系统论 – 31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系统论的背景 – 32 –
一、由钱学森掀起的系统论热潮 – 32 –
二、上升为方法论的系统论 – 34 –
三、哲学界的讨论及史学界的成功 – 36 –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系统论的认同性阐释 – 37 –
五、庸俗社会学统治下的文艺学 – 38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系统论的成果 – 39 –
一、文艺学从系统论中吸收的思想资源 – 39 –
二、美的本质的历史化:从美到美感 – 40 –
三、文学艺术的本质:从静态到动态 – 45 –
四、从典型到性格的转变 – 48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系统论的反思 – 53 –
一、系统论的过度膨胀 – 54 –
二、被学界遮蔽的当下文艺学中的系统论 – 55 –
第三章 从实体到过程:文艺学研究与信息论 – 62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背景 – 63 –
一、现代化建设对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促进 – 63 –
二、急于走向科学的文艺学 – 65 –
三、文艺学与信息论之间的摩擦力 – 67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成果 – 69 –
一、文艺学从信息论中吸收的主要思想资源 – 70 –
二、美丑二元对立的打破 – 71 –
三、成为过程的文学艺术 – 75 –
四、读者的引入及批评的自觉 – 78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反思 – 81 –
一、大量公式庇护下的文艺学 – 81 –
二、文艺学研究中信息论热潮的退却 – 83 –
三、文艺学引入信息论的现状与未来 – 83 –
第四章 从本质到关系:文艺学研究与控制论 – 86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控制论的背景 – 87 –
一、器物及精神层面对控制论的需要 – 87 –
二、需要控制论作振奋剂的文艺学 – 90 –
三、适于向文艺学渗透的控制论 – 93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控制论的成果 – 94 –
一、文艺学从控制论中吸收的主要思想资源 – 95 –
二、美:从本质转向关系 – 96 –
三、为艺术自律进行辩护 – 101 –
四、作为反馈信息的批评及批评对复杂性格的发现 – 106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控制论的反思 – 108 –
一、消融在文艺学中的控制论 – 108 –
二、被误读为控制的控制论 – 110 –
三、当下的文艺学研究与控制论 – 112 –
第五章 从封闭到开放:文艺学研究与“新三论” – 115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新三论”的背景 – 116 –
一、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与“新三论” – 116 –
二、急于创新、急于发展的文艺学 – 118 –
三、消化不良的“新三论” – 120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新三论”的成果 – 122 –
一、文艺学从“新三论”中吸收的主要思想资源 – 122 –
二、作为开放系统的美和审美的动态发展 – 123 –
三、以创新为主导的动态、开放、发展的文学观的确立 – 126 –
四、复杂性格与网状情节之间的协同作用 – 130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新三论”的反思 – 132 –
一、对“新三论”局限性的自觉意识 – 133 –
二、文学作为开放系统的观念在当下 – 134 –
第六章 从一维到多维:文艺学研究与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 – 136 –
第一节 文艺学研究与模糊数学 – 137 –
一、文艺学引入模糊数学的背景 – 137 –
二、在文艺学中失去了数学的模糊数学 – 138 –
三、模糊性的合法化: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 – 139 –
四、处于质疑中的“定量分析” – 143 –
第二节 文艺学研究与物理学 – 144 –
一、文艺学引入测不准原理的背景 – 144 –
二、不确定性的确定 – 146 –
三、处境尴尬的测不准原理 – 149 –
第七章 从生存到存在:文艺学研究与生态学 – 151 –
第一节 文艺学引入生态学的背景 – 152 –
一、由生态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内关注生态问题的热潮 – 152 –
二、适于向其他领域迅速渗透的生态学 – 152 –
三、中国当时的特殊语境对文艺学界接纳生态学理论的促进 – 153 –
四、具备了引入生态学理论的基础的文艺学 – 154 –
第二节 文艺学引入生态学的成果 – 156 –
一、美学:对自然美的再思考 – 156 –
二、文学理论:生态批评的产生 – 161 –
三、文学批评: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 168 –
第三节 文艺学引入生态学的反思 – 171 –
一、在生态学热潮中走向成熟的文艺学界 – 172 –
二、对“自然”与“人”的误读 – 174 –
第八章 美国当代文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 – 180 –
第一节 美国当代文学研究引入自然科学理论及其方法的背景 – 181 –
一、政府对学科交叉研究的大力支持 – 181 –
二、思想层面的动力:弥补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 – 182 –
三、结网:以整体的方式理解世界的需要 – 183 –
四、创新精神对文学研究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促进 – 185 –
第二节 美国当代文学研究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成果 – 186 –
一、文学与现实二元对立观念的打破 – 187 –
二、文学与现实之间双向互动关系的建立 – 191 –
三、对文学及文学研究的重新认识 – 195 –
第二节 美国当代文学研究引入自然科学方法的反思 – 198 –
一、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文学与文学研究 – 198 –
二、难以摆脱的还原论困境 – 200 –
第九章 秩序的破与立: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 202 –
第一节 秩序的确立:文学批评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 204 –
一、科学对秩序的诉求 – 204 –
二、文学艺术中的秩序 – 205 –
三、确立秩序:科学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 207 –
第二节 秩序的打破:文学批评中的人本主义倾向 – 210 –
一、艺术创新与秩序之间的紧张 – 211 –
二、艺术通过创新对秩序的打破 – 212 –
三、对打破秩序的力量的挖掘:人本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 213 –
第三节 自然科学方法论的价值与启迪 – 215 –
一、秩序的破旧立新:自然科学方法论 – 216 –
二、否定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强势力量 – 217 –
三、对破与立平衡的诉求 – 219 –
结语 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 223 –
一、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 223 –
二、自然科学方法论对世界学术潮流的独特呼应 – 224 –
三、自然科学方法论对传统的激活与保存 – 225 –
四、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当下与未来 – 226 –
五、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竞争共存的前景展望 – 228 –
六、有待拓展的研究空间 – 229 –
参考文献 – 2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