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蓓蓓
页数:292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10786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对妈祖形象的意义从新的高度上的认识,认为妈祖图像是信众约定俗成的认同符号,是民族内部文化身份认同和妈祖文化传播与辐射的一种重要的形象载体。自宋代以来,北方战乱频仍,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东南沿海的居民宁愿冲破惊涛骇浪,向海洋远方寻找新的生机。他们长年漂泊海上,经常面对海难和死亡;儿行远方格外觉娘亲,娘会在冥冥之中给予庇佑。妈祖图像和塑像成为四海华人心目共同崇敬的慈爱女神,妈祖的胸怀比海洋还要宽博。在妈祖的庇佑下,四海之内的华人皆兄弟,妈祖形象成为四海的华人儿女共仰的神圣容颜。
专著《民间信俗下古代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研究》,使我们阅读到妈祖和他的儿女们扬起风帆走向海洋的壮阔史诗,他们在海外不论走得多远,妈祖矗立在神州东南海岸上,为远行的儿女和亲人保驾护航、庇佑平安。
作者简介
张蓓蓓,1982年生,江苏如皋人,艺术学博士后。现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服饰艺术史、服饰文化、民间宗教图像艺术等。台湾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厦门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社科优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两项,主持过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基金项目及江苏省博士后资助基金项目各一项,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专著《彬彬衣风馨千秋:宋代汉族服饰研究》《服装评论》(合著)等。在《民族艺术》《艺术设计研究》《民族艺术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角色转变与身份认同:妈祖信仰的源起及其信俗的传播
第一节 从“人”“巫”到“神”:妈祖信仰的源起
一 妈祖殊多身世及身份角色的演进
二 民间信巫习俗与妈祖信仰的源起
第二节 闽人·宫庙·会馆:妈祖信俗重要的传播载体
一 具有会馆功能的民建妈祖庙推动了妈祖信俗的本上传播
二 海上漕运和官建妈祖宫庙推动了妈祖信俗的域内传播
三 商贸远航的闽商和移民推动妈祖信俗的域外传播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俗意向与多元融合:古代妈祖塑像造型艺术的历史分期考察
第一节 妈祖塑像造型艺术的探索期
一 素雅简朴的南宋水雕神女塑像造型艺术
二 神凡交融的南宋木雕夫人神像造型艺术
三 亦凡亦神的南宋木雕夫人像及神妃像造型艺术
第二节 妈祖塑像造型艺术的繁荣期
一 单体妈祖像与陪神组合式塑像的出现
二 形体瘦长的朝天式妈祖塑像形制
第三节 妈祖塑像造型艺术的过渡期
一 持圭及胸式无扶手台座的妈祖塑像形式的延续
二 两臂分依圈椅扶手而置的妈祖塑像形式的转变
第四节 妈祖塑像造型艺术的多元期
一 清中期妈祖塑像造型艺术的新型式
二 清晚期妈祖塑像造型艺术的迟滞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承有序与和合共生:妈祖塑像制作技艺及区域比较
第一节 闽台塑像妈祖技艺的标准化建立
一 闽台塑像妈祖度鲢制的统一化
二 闽台小雕妈祖的雕作仪式与禁忌
第二节 天津泥塑妈祖技艺的本土化延展
一 “泥人张”风格的妈祖塑像技艺:以灭津天后宫为例
二 “拴娃娃”习俗下泥塑技艺的新创:以锦彩泥塑妈祖为例
第三节 山东铜铸妈祖技艺的在地化发展
一 宋代铜铸技术下庙岛显应寓妈祖的塑像技艺
二 在地信俗下庙岛显应宫妈祖铜像的比例与量度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视觉隐喻与图像释义:以“观音妈联”为考察中心
第五章 记忆表象与纸符本义:以“妈祖纸马”为考察中心
第六章 抽象形态与具象物态:塑像和图像中妈祖形像的三大类型
第七章 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妈祖塑像和图像艺术原型符号的建构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