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广超著
页数:275页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551180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十章,具体内容包括:19世纪四方物理学教科书的发展、中国近代中学物理学教科书发展的历史背景、赫士译编的《光学揭要》和《热学揭要》、物理学名词的创新及演变、清末民初物理书面语文法的嬗变、中国近代物理学教科书的演变等,对中国近代一些有代表性的物理学的科学教科书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作者简介
王广超,科技史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学史、天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主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方法
第三节 各章概述
第二章 19世纪西方物理学教科书的发展
第一节 物理学的形成
第二节 19世纪英美中等物理学教科书的演变
第三节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阐释的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近代中学物理学教科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近代历史分期
第二节 学制演进
第三节 近代中文物理学教科书的发展
第四节 中文物理学教科书的由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赫士译编的《光学揭要》和《热学揭要》
第一节 教会学校与益智书会
第二节 赫士和登州文会馆
第三节 加诺、阿特金森及《基础物理学》
第四节 两本“揭要”的内容及特色
第五节 三本“揭要”的使用及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谢洪赉译《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
第一节 何德赉与《简明物理学教程》
第二节 谢洪赉其人
第三节 《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译本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王季烈译编的两本物理学教科书
第一节 王季烈其人
第二节 中村清二与《近世物理学教科书》
第三节 王季烈的《近世物理学教科书》
第四节 《共和国教科书·物理学》的特色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陈棍自编物理学教科书
第一节 陈棍小传
第二节 编著《物理易解》的缘起
第三节 《物理易解》的内容及特色
第四节 《物理易解》的使用及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物理学名词的创制及演变
第一节 清末物理学名词的创制及演变
第二节 民国时期物理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
第三节 moment译名的创制及变迁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清末民初物理书面语文法的嬗变
第一节 深文理与浅文理
第二节 物理书面语的欧化
第三节 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中国近代物理学教科书的演变
第一节 物理教育目标的变化
第二节 知识结构的演变
第三节 表现形式的演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一、原始文献
二、研究文献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方法
第三节 各章概述
第二章 19世纪西方物理学教科书的发展
第一节 物理学的形成
第二节 19世纪英美中等物理学教科书的演变
第三节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阐释的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近代中学物理学教科书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近代历史分期
第二节 学制演进
第三节 近代中文物理学教科书的发展
第四节 中文物理学教科书的由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赫士译编的《光学揭要》和《热学揭要》
第一节 教会学校与益智书会
第二节 赫士和登州文会馆
第三节 加诺、阿特金森及《基础物理学》
第四节 两本“揭要”的内容及特色
第五节 三本“揭要”的使用及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谢洪赉译《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
第一节 何德赉与《简明物理学教程》
第二节 谢洪赉其人
第三节 《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译本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王季烈译编的两本物理学教科书
第一节 王季烈其人
第二节 中村清二与《近世物理学教科书》
第三节 王季烈的《近世物理学教科书》
第四节 《共和国教科书·物理学》的特色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陈棍自编物理学教科书
第一节 陈棍小传
第二节 编著《物理易解》的缘起
第三节 《物理易解》的内容及特色
第四节 《物理易解》的使用及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物理学名词的创制及演变
第一节 清末物理学名词的创制及演变
第二节 民国时期物理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
第三节 moment译名的创制及变迁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清末民初物理书面语文法的嬗变
第一节 深文理与浅文理
第二节 物理书面语的欧化
第三节 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中国近代物理学教科书的演变
第一节 物理教育目标的变化
第二节 知识结构的演变
第三节 表现形式的演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一、原始文献
二、研究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