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

封面

作者:[美]周启荣

页数:44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02067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应用新文化史理论分析晚明蓬勃的商业出版对社会、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权威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的地位、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人士在商业化艺文公共空间的表现等问题。

作者简介

周启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历史系、东亚语言文化系中古史教授,史博洛博物馆馆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校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史、礼学史、新文化史、比较书籍印刷史与公共文化史。
张志强,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出版理论与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中国图书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励。

本书特色

明清史研究领域系统运用新文化史研究方法的代表作,从印刷对文化生产的影响的角度考察晚明社会公共领域情态。

目录

英文版平装本序 i
致 谢 v
图表目录 viii
翻译名词说明 x

引 言 印刷、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对中国前近代社会的研究  1
印刷、艺文文化与科举考试 1
偏汉学模式的历史叙事 9
建构中国前近代社会“习业”概念 18
士商文化和“公”领域的扩张 25

章 书籍生产成本和书价 31
纸在明代社会中的使用 47
书籍生产的成本 54
书价 61
收入与书价 74

第二章 中国书籍与晚明出版 87
印刷技术的经济学分析 87
出版业的商业运作 109
书籍贸易和销售 116

第三章 写作、科举和出版的商品化 134
明代的科举考试和文化生产 134
超附文本与可信性、公众性和人际网络的生产 162
形形色色的士商出版人与士商作家 180

第四章 超附文本:评论、意识形态与政治 216
科举考试与意识形态 216
超附文本以及对经典的多种阅读阐释 249

第五章 公众权威、艺文批评与组织力量 270
公众权威:从宫廷到阅读公众 270
出版与科举考试成功 294
批评家和商业出版 306
文社与考试成功 316
艺文批评家的联盟——复社 329

结 论 16—17 世纪中国的印刷和艺文文化 340
印刷对16—17 世纪中国的影响 340
士商文化在超附文本中的象征性产物 344
前近代中国与欧洲的印刷 346

附 录 357
附录1 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357
附录2 潘允端1586 年至1601 年间所购图书 362
附录3 沈津列出的书籍价格 363
附录4 1570 年代至1640 年代食物、用具和其他物品的价格 364
附录5 陈仁锡以不同身份参与出版的书籍(出版商、编辑、评注者、编纂者、校对者) 366
附录6 晚明时期关于“四书”评注书籍的出版时间列表 368

图书馆、机构和书目出处缩写 371
参考文献 374
译后记 401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7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