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跨媒介文学演变及其生产与传播(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文化)

封面

作者:喻子涵 著

页数:59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563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跨媒介文学”是文学与媒介互动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复合型文学形态,是媒介变革与融合状态下文学衍化的结果。跨媒介文学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传媒现象;既是一种文学观念存在,也是一种文学实体存在。就其文本构成而言,跨媒介文学是由文字、图画(图形)声音(语音、声响)、形体(表演动作)、影像(活动图像)等多维符号在一定条件下组合而成的复合型文本;就文体形态而言,跨媒介文学是由媒介演变产生文体跨界而形成的一种“跨文体”文学。本书在建构“跨媒介文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一维文本、二维文本、三维文本,直到多维文本和融合文本进行梳理分析,以印证和支撑“跨媒介文学”的存在。同时,由于跨媒介文学生产与传播带有创意性(如跨媒介改编),它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因此还讨论了跨媒介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及深度开发等相关问题。

作者简介

喻子涵,本名喻健,男,1965年生,土家族,贵州沿河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副 ,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新型智库专家。出版学术专著《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新世纪文学群落与诗性前沿》《地域民族文化视野下的贵州作家群研究》《新闻·舆论·文化:大传播应用研究》等共200万余字,发表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近百篇,另有诗歌、散文集4部共60万余字。曾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次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奖论文三等奖,第二届“贵州专业文艺奖”特等奖,首届贵州省文学奖理论评论二等奖等。主持完成 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课题6项。

鲍远福,男,1983年生,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现为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目前主持完成 项目和贵州省规划课题各1项,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州学刊》《文艺报》与光明网等学术报刊、新媒体平台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绪论 媒介变革与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节 媒介融合与当代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新媒介与文学实践关系研究的理论背景
第三节 跨媒介文学及其生产与传播的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及重要意义
第一章 跨媒介文学的建构逻辑、基本范畴与传播范式
第一节 “跨媒介文学”现象考察
第二节 跨媒介文学建构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跨媒介文学研究的范畴与思路
第四节 文学的跨媒介表意与传播范式
第二章 传媒时代的文学扩容及其新的本质观
第一节 文学扩容的历时性考察
第二节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扩容
第三节 文学本质观的新境遇与多元性存在
第四节 消散与重现:跨媒介文学的文学性
第三章 跨媒介文学一维文本形态及其生产与传播
第一节 口语媒介与口头文学创作
第二节 书写媒介与文言文学写作
第三节 机械印刷媒介与白话文学生产
第四章 跨媒介文学二维文本形态及其生产与传播
第一节 文字与图像:绘本文学的生产与传播
第二节 文字与声音(一):话本小说的生产与传播
第三节 文字与声音(二):广播剧的生产与传播
第五章 跨媒介文学三维文本演变及其生产与传播(上)
第一节 文声形融合(一):戏剧的生产与传播
第二节 文声形融合(二):朗诵诗的生产与传播
第六章 跨媒介文学三维文本演变及其生产与传播(下)
第一节 文声像融合(一):电影及其艺术构成
第二节 文声像融合(二):电视剧的艺术形态演变
第三节 影视剧的生产与传播
第七章 跨媒介文学融合文本建构及其生产与传播(上)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跨媒介生产与传播
第二节 博客/微博文学的跨媒介生产与传播
第八章 跨媒介文学融合文本建构及其生产与传播(下)
第一节 短信/微信文学的跨媒介生产与传播
第二节 微电影的跨媒介生产与传播
第三节 跨媒介文学“微叙事”的理论价值
第九章 跨媒介文学视域下的游戏文艺及其生产与传播
第一节 跨媒介文学实践视野中的网络游戏
第二节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身体政治表达
第三节 副本叙事:网络游戏的文艺生产范式
第四节 超文本性:网络游戏的“家族相似”谱系
第五节 “泛游戏化”形态:跨媒介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未来
第十章 跨媒介语境下的网络文学影视改编
第一节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实践意义与学理思考
第二节 “言绘”与“图述”:影视改编的符码转化
第三节 “入画性”与“施为性”:跨界传播的审美属性
第四节 影视改编的辩证逻辑:语图“缝合”与“离析”
第五节 影视化对网络文学跨媒介表意的影响
第十一章 走向文化产业深度开发的跨媒介文学
第一节 文化产业背景下的跨媒介文学生产要素
第二节 文化创意与跨媒介文学产品深度开发
第三节 技术参与:“内容为王”与“技术审美”同构
第四节 市场要素驱动下的跨媒介文学生产机制重组
余论 跨媒介文学批评的理论之维
第一节 语图符号学研究对跨媒介文学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跨媒介视域下文学生产与传播研究的理论构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跨媒介文学演变及其生产与传播(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文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7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