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当代文学典型文本与典型现象的多维透视

封面

作者:陈黎明

页数:244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30870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专著。作者从典型文本与典型现象入手,以韩少功、陈忠实、莫言等名家与他们的作品为例,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嬗变,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状貌和特征。一方面,通过典型文本和典型现象的解读来呈现特定时期文学思潮的走向以及文学历史的基本概貌;另一方面,在解读这些典型文本和典型现象时也充分考虑到外在经济、传媒、地理等因素对它们的复杂影响,史料扎实,论述客观。本书适合中国当代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陈黎明,1973年出生于河南信阳,1999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苏州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国当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与域外文学关系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省级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2部,参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市级科研奖励6次。

本书特色

1.史料翔实,客观公正。 2.架构清晰,论述条分缕析,易懂易读。

目录

绪论:典型文本、典型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构成

第一章: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

一、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二、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方向

三、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的形成

附:第一次文代会代表到底是多少人?

第二章:电影《武训传》批判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体化建构

一、电影《武训传》批判的历史语境

二、电影《武训传》生产与批判历程

三、批判特点与范式建构

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文学命运解析

一、与《讲话》不甚一致的模糊认同

二、新文艺方向语境下的变与不变

三、在时代的激流中失去“方向”

第四章:中国作家魔幻叙事的文学历程与民族化转向

一、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文化语境

二、文学习语: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模仿与借鉴

三、文学创语: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转化与创造

四、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民族化转向

第五章:海外译介与文学重构:余华作品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

一、西方接受与大众传媒规约下余华作品的跨文化传播

二、本土化想象与民族文化期许

三、困境和问题

第六章:韩少功与“寻根”文学

一、韩少功与文学“寻根”

二、“寻根”主张与韩少功的创作实践

三、“寻根”文学的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第七章:编辑与当代文学生产:以先锋文学潮流的生成为例

一、引领与扶助:文学编辑与1980年代前期新潮文学生产

二、由边缘到中心:文学编辑与先锋文学潮流的生成

三、编辑品格、文学共同体与先锋文学的互构

第八章:《烦恼人生》与写实主义的新风景

一、“新写实”小说创作缘起及其潮流化过程

二、生活流与世俗化审美

三、重估“新写实”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第九章:经典的生成与衍化:《白鹿原》接受史考察

一、经典的生成与话语的交锋

二、经典的确立及路径

三、经典的增值与衍化

第十章:“典型”莫言:叙事母题、魔幻与语言之争

一、叙事母题:饥饿与孤独

二、莫言小说中的魔幻及其复杂构成

三、精英与民间的话语碰撞: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之争

四、复杂性:理解莫言的一种路径

第十一章:文学地理与阎连科小说的文学建构

一、阎连科文学地理意识的生成与主体呈现

二、文学地理与阎连科乡土叙事的建构

三、从文学地理的建构到对文学地理的超越

第十二章:《好人宋没用》:新世纪文学的“小人物”书写

一、小人物书写的历史与真实

二、低姿态叙事与平凡人生的光芒

三、小人物与大格局

附录:《炸裂志》:新世纪乡土书写的裂变——研究生讨论课纪实

一、寓言性与现实性:《炸裂志》的主题内涵

二、“裂变”书写:对中国乡村发展的洞见还是偏见

三、核心人物形象的隐喻性与符号性

四、“神实主义”叙事的表征及其意义

五、《炸裂志》的问题及局限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当代文学典型文本与典型现象的多维透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7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