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杏培
页数:365页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2142054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史识·现象·思潮、作家·文本·个案。内容包括: 作家如何“读史”? ; “后窑医案”和“姑姑现象”的文学史意义 ; 历史观与小说叙事形态的生成 —— 以大陆和海外“文革”小说为对象 ; 当代小说中傻子母题的诗学阐释等。
作者简介
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近五年有关当代文学思潮、现象和作家文本研究的成果集,共分为五辑:“作家与作品”“现象与思潮”“热点与专题”“史识与方法”“杂谈和书评。该书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学科的不少重要命题,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比如“毕飞宇论”、“儿童视角小说研究”、“定量研究与刊物发展”等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目录
自序 文学批评的“理性”和“及物”上篇 史识·现象·思潮 作家如何“读史”
“后窑医案”和“姑姑现象”的文学史意义 历史观与小说叙事形态的生成——以大陆和海外“文革”小说为对象 《当代作家评论》学术影响力的定量研究(2010—2015) 当代小说中傻子母题的诗学阐释 奥斯维辛叙事视域下的本土叙事 “群众”话语的历史变迁: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依附:“十七年”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潜性格——以《红旗谱》为例 刍议当代小说的见证叙事传统 沿途的秘密:毕飞宇小说的修改现象和版本问题 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和趣味维度 童眸里的世界——论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独特价值 新时期儿童视角的兴盛及其美学价值 童年的叙事模式与意义生成下篇 作家·文本·个案 没落风雅与乱世传奇:叶兆言的南京书写——兼论长篇新作《很久以来》 《认罪书》:人性恶的探寻之旅 重新定义世界的写作——黄孝阳的《旅人书》评议 “福克纳的眼睛”与“文革”历史的叙述——论李锐《无风之树》、《万里无云》的叙事特色及其意义 苦难·救赎·疾病——叶弥《猛虎》细读 断片中的历史真相——任珏方中篇小说《爱别离》读解 优雅的私想者:毕飞宇论 从“垃圾”到“圣杯”——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的启示 “介入的愿望会伴随我的一生”——与作家毕飞宇的文学访谈 自成理路、扎实有效的现代文学研究——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视阈》 从学术研究到精神实践——知识人的精神事务》与何言宏的批评精神后记
“后窑医案”和“姑姑现象”的文学史意义 历史观与小说叙事形态的生成——以大陆和海外“文革”小说为对象 《当代作家评论》学术影响力的定量研究(2010—2015) 当代小说中傻子母题的诗学阐释 奥斯维辛叙事视域下的本土叙事 “群众”话语的历史变迁: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依附:“十七年”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潜性格——以《红旗谱》为例 刍议当代小说的见证叙事传统 沿途的秘密:毕飞宇小说的修改现象和版本问题 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和趣味维度 童眸里的世界——论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独特价值 新时期儿童视角的兴盛及其美学价值 童年的叙事模式与意义生成下篇 作家·文本·个案 没落风雅与乱世传奇:叶兆言的南京书写——兼论长篇新作《很久以来》 《认罪书》:人性恶的探寻之旅 重新定义世界的写作——黄孝阳的《旅人书》评议 “福克纳的眼睛”与“文革”历史的叙述——论李锐《无风之树》、《万里无云》的叙事特色及其意义 苦难·救赎·疾病——叶弥《猛虎》细读 断片中的历史真相——任珏方中篇小说《爱别离》读解 优雅的私想者:毕飞宇论 从“垃圾”到“圣杯”——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的启示 “介入的愿望会伴随我的一生”——与作家毕飞宇的文学访谈 自成理路、扎实有效的现代文学研究——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视阈》 从学术研究到精神实践——知识人的精神事务》与何言宏的批评精神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