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孩子如何思考

封面

作者:[美]艾莉森·高普尼克

页数:272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39060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做一个小宝宝是什么感受?他们看似神秘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他们有同理心吗?又如何得知关于道德的复杂事理呢?当孩子突然冒出一句充满哲思的话,或者张口就是一句诗,你会感到意外吗?一个小婴儿着迷似地深情凝视母亲的脸庞,可能奠定了人类爱与道德的基础;全心投入地玩着假装游戏的孩子可能解释了我们如何想象未来,甚至是如何写出一本书,如何发明日新月异的科技……童年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但我们对那个阶段所知的实在太少了,而许多时候甚至忽视了它。在《孩子如何思考》中,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将近30年来儿童发展研究领域的革命性发现展示给大家,不仅揭示了孩子意识与思维的独特之处,更融入自己作为哲学家的洞见,深刻剖析了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一生,以及童年对于整个人类的重大影响,给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如果你是父母,本书将带你畅游宝宝的精神世界,让你更加理解你的孩子,更懂得如何与他相处。如果你是普通读者,本书将带你重温早已被遗忘的童年岁月,重回滋养了我们一生的沃土。而每一个曾是孩子的大人,都不该错过这本书,因为你将在书中知晓“我为什么是我”的答案。

作者简介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第①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对于孩子的心智、大脑和学习方式,没人比她更了解。
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推翻了经典的“白板说”,还是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
TED演讲点击量过300万次,写有大量科学文章和评论,见于《纽约时报》《卫报》《科学人》等各大媒体。

相关资料

高普尼克很早就认识到人类的婴儿比我们曾经认为的更加智慧、道德和理性,这也符合积极心理学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系主任

这不是一本实战性的育儿百科。如果你对眼前呆萌可爱的宝贝的精神生活充满好奇,那么请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充满着奇思异想的童年世界。
——周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我们一直认为成人的大脑是一个小宇宙,原来这个小宇宙在婴儿期就已经足够复杂了,可以完成很多我们难以想象的事,如假想、推理等,而且婴儿更换知识的速度远远高于成人。我毫无保留地推荐这本非常具有价值的书。
——李淼
物理学家、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怎么才能“听懂”“看透”小婴儿在想什么?本书会为你揭晓答案。孩子与成人根本的不同就是孩子会全心全意学习认识周围的世界,想象世界的其他可能,而成人会将所学所想付诸实践。读完这本书,你会对孩子每天乱翻抽屉、不配合穿衣等行为有个全新的认识。
——林小暖
新浪微博家庭教育专家、亲子沟通导师
这本书与汗牛充栋的“育儿宝典”的不同就是,它的主角是孩子,不是“养育”他们的成年人。高普尼克清晰明确地指出“儿童在哲学论述中的缺席”。恐怕所有父母,都只把孩子看作“养育”的对象,而这本书会让你醒悟:孩子的思想与情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CSO,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
当我们试图去教育自己的宝宝时,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这个谜一样的小生物?这本书用大量前沿的跨领域研究,刷新了我们对孩子的认识!基于这些对孩子行为的全新解读,我们在每日的教养中,将会持有不一样的态度。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
与进化心理学的思考相对应,高普尼克的观点令家长和科学家们耳目一新,她清晰地描述了与婴幼儿有关的一系列实验,这些实验表明,想让孩子们拥有开放的大脑,需要对他们提出恰当的问题。或许,任何一个曾思考“生而为人的意义”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
——丽莎•兰道尔
知名量子物理学家,《弯曲的旅行》作者
高普尼克不仅是杰出的研究者,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如果你想了解孩子们在想些什么,阅读本书便是非常好起点。
——保罗•布卢姆
耶鲁大学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善恶之源》作者
这是一本特别有条理的科学著作,高普尼克用富有说服力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开始几年,让我们明白,我们自以为了解的孩子,其实也包裹着重重谜团。
——霍华德•加德纳
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这本书让人认真思考“意识”是什么。孩子的思想真是一个奇怪而绝妙的世界。
——天宝•格兰丁
知名动物学家,《用图像思考》作者
伟大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将婴儿眼中的世界描写为“一片嘈杂、混乱的混沌状态”,但高普尼克则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基于她所做的前瞻性研究,她令小婴儿那复杂的思维能力得以重现于我们面前。
——V. S. 拉玛钱德朗
《寻找脑中幻影》作者
做一名小婴儿会是什么感觉?《孩子如何思考》让我们重新记起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回忆。
——乔纳·莱勒
美国心理学家,《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作者
高普尼克解释了近几十年来科学研究对婴儿思维的讨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我如何成为我”的精彩故事。
——《纽约时报》
在这本有趣的书中,高普尼克认为,如果婴幼儿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别的话,那就是婴幼儿比成人更加敏感,她还论及了与爱、真理和人生意义有关的哲学问题。研究孩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思维如何运作,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处境和爱之本质。
——《出版人周刊》
《孩子如何思考》既是一本科普图书,也是一部充满浪漫情怀的著作。高普尼克总是想象自己置身于幼儿的意识世界之中,而这本书就是她这种迷人想法的结晶。
——《纽约书评》
高普尼克笔下的心理学实验向我们展现了小婴儿那惊人的复杂思维,这真是太令人着迷了!
——《西雅图时报》
几乎没有人比高普尼克更有资格成为认知发展领域的启蒙导师。她的字里行间充盈着智慧与博学,以及对晦涩术语的反感和摒弃,这才是令人钦佩的大家风范。
——《金融时报》
高普尼克不仅质疑了进化对大脑的塑形作用,也不太关注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大脑进化而成的固定的认知模块。相反,她更强调人应该具有超越自己的生物性以及创造全新环境的认知能力。
——《美国科学家》
我会向任何一名幼儿家长大力推荐这本迷人的著作。事实上,所有曾经是孩子的我们都该读一读。
——《卫报》
高普尼克是一位很棒的作者,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一个原本可能过于抽象的主题变得生动有趣。《孩子如何思考》不仅是对近年来幼儿思维研究的总结,也让童年在具有2 500 年历史的西方哲学中获得了栖身之所。
——《旧金山纪事报》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且发人深省的书。尽管书中所涉及的主题十分艰深,却不沉闷。高普尼克以一种新鲜、热情而诙谐的笔调来探究儿童的思维,任何想要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及其对人生的意义的人,都应该要读一读这本书。
——《书页》

本书特色

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级专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孩子天生会学习系列”经典之作。
一本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革命性著作。
揭示孩子意识与思维之谜,剖析童年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回答“我为什么是我”的哲学问题。
荣获美国认知发展学会”年度图书”,迪士尼旗下BABBLE网站“50本推荐育儿书”。
众多科学家、哲学家、教养专家以及国内外知名媒体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目录

引言 毛毛虫与蝴蝶
部分 孩子如何想象世界与他人孩子为何要假装:反事实与因果反事实思维让我们改变未来
孩子既能计划未来,也能推断过去
奇妙的假装游戏
反事实思维与因果关系相伴而生
孩子就是因果关系大师
大脑中的示意图与设计图
孩子与计算机,谁更聪明
探测机关的实验虚构的内容怎样阐明真理:想象与现实童年里无处不在的假想同伴
创设心理世界的示意图
从假想同伴到平行世界
自闭症孩子无法想象他人
孩子假想的同伴与成人虚构的角色
想象与现实因何不同
灵魂的工程师
玩耍的功效探寻真理的三大工具:统计、实验与模仿孩子惊人的学习能力
8个月大的统计学家
3个月大的实验专家
孩子天生会模仿
孩子如何理解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 孩子如何感知外在与自我做小婴儿是什么感觉:意识与注意由外界产生的注意
由内部产生的注意
孩子的注意不同于成人
做小婴儿会有何感受
旅行与冥想
灯笼般照亮四周的意识我是谁:记忆与自我会“骗人”的记忆
孩子的记忆不是一片空白
易受暗示的孩子
此时的我与过去和未来的我
生活在当下的孩子
如何进入婴儿般的“无我”状态
意识为何发生变化
进一步探究意识体验
第三部分 童年奠定人类爱与道德的基础童年经验如何塑造此后的人生:先天与后天罗马尼亚的孤儿
先天遗传与后天教养间的矛盾
孩子如何“培养”自己的父母学习爱:依恋关系与身份认同关于爱的理论
超越母爱的爱
生命像天气一样无法准确预知
拥有过去很重要道德的起源:共情与规则模仿与共情
超越共情的道德
道德观缺失的精神变态者
失控电车困境
扩大道德关怀的范围
孩子与规则
谁来制定规则
哈克贝利·费恩的智慧
尾声 孩子与人生意义
致谢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孩子如何思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7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