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漫
页数:186
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21217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高校教学管理与素质教育研究》共五章内容。第一章为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高校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和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第二章为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主要介绍了高校教学管理概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高校教学管理机制、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研究和高校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第三章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详细论述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大学校园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和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结合;第四章为高校素质教育研究,主要阐释了大学校园的素质教育现状和意义、大学校园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三方面内容;第五章为面向素质教育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主要从重塑高校教学管理理念、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思考、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和面向素质教育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目录
第一节 高校教学改革研究
第二节 高校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第三节 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第一节 高校教学管理概述
第二节 高校教学管理体系
第三节 高校教学管理机制
第四节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研究
第五节 高校教学管理质量提升
第三章 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
第一节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第二节 大学校园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三节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
第四节 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结合
第四章 高校素质教育研究
第一节 大学校园的素质教育现状和意义
第二节 大学校园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三节 大学校园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第五章 面向素质教育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
第一节 重塑高校教学管理理念
第二节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思考
第三节 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节 面向素质教育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节选
《高校教学管理与素质教育研究》: 1.组织落实 任何目标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实施。因而抓好组织落实是实施教学研究管理的重要环节。成立由学校校长或教导主任领导的学校教学研究室或教学研究小组,负责全校的教学研究组织与管理事宜。同时,通过校教研室加强对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的管理,因为教研组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是学校教学系统的基层组织,学校的教学研究都是通过教研组具体实施的,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所学校能否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改革实验、教研活动,并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组组长。所以,对教研组组长进行确定,是教研组组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且关键的工作。高校应当通过民主选举、自由竞争等形式,选拔那些有着较强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在教学中威望较高、具备奉献精神、积极主动从事教学研究、业务能力强、政治思想好的优秀教师,委以领导教研组重任。 除此之外,学校领导还要有意识地对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将教学方法传授给他们,在教学时间中对这些积极分子、骨干力量“传、帮、带”,实现其教研能力的提升。通过发挥教学研究积极分子、骨干力量的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纷纷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得以持久、广泛的开展。在组织落实中,这一环同样不容忽视。 2.制度落实 搞好教学研究管理,制度落实是关键。只有将切合本校实际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并不断健全完善,方能确保教研活动正常、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应当制订全校的教学规划实施方案,同时对各学科教研组提出要求,使其从学校要求出发,立足本组实际情况,对教研工作的整体规划进行制定,每学期、每学年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可实现的活动计划。依照教研组计划,每名教师都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个人奋斗目标与教研计划进行制订。 学校要将教研档案制度、学习制度(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以及教学研究的有关教参、大纲、理论)、听课制度(如研究课、观摩课等)集体备课制度(对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明文规定)建立起来。在制度建立过程中,要对“三实”进行遵循,即讲求实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如下两项重要工作: 其一,管理者要在制度方面保证将表现才华和发言的机会提供给教师,如召开教师研究经验交流会,让教师发表个人见解、展开研究成果交流、彼此介绍经验等;对校内刊物进行充分利用,使之成为交流经验、研究学术的园地;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在会上介绍专题研究的论文、实验总结或相关成果。 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将充分展现的机会提供给教师,让那些在教学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鲜明成绩的教师崭露头角,方能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投身于教研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研究水平提升、活跃学术气氛。 其二,有条件的话,高校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优秀经验进行学习,不断为本校输送“新鲜血液”,从而将“营养”提供给广大教师,帮助其实现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3.检查落实 管理科学告诉我们,任何工作只有布置缺少对工作效果的检查是不行的。在学校里,当教学研究没有成为自觉行动之前,往往被看作不同于教学的软任务。因此,对教学研究的检查尤其重要,管理者不应把此项工作单纯地视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行为。而应该参与教学研究与实验,把检查、监督与共同研讨、面对面指导结合起来。把竞争机制引入教研活动中,制订教师的教研量化考核办法,并把教学研究的成绩与教师的奖惩挂起钩来,与教师的晋级、评先挂起钩来,以充分激发每位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素质 虽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对教师进行依靠,然而有效管理、组织教学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部分学校长时间未形成教学研究风气,主要是因为没能较好地管理、组织教学研究。而学校管理制度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是否能对教学研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组织。想要实现学校教学研究管理人员的素养提升,首先,要对管理机构的全体人员进行组织,使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对科学发展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全面落实,强化管理者思想建设,强化员工做好教学研究管理的责任感、事业心。其次,要组织管理机构的全体人员对教育政策、法规、法律和教育方针进行努力学习,对改革方向加以明确,对改革意识进行增强。再次,管理机构的全体人员要对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进行刻苦学习,熟悉并遵守教育规律。最后,管理机构的全体人员要对现代管理原理及管理科学理论基础(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研究管理的业务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