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奥特曼高级和声:理论与应用

封面

作者:(美)罗伯特·W.奥特曼(Robert

页数:484页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25142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奥特曼高级和声:理论与应用》接续了从《奥特曼初级和声:理论与应用》开始的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从调性音乐讲到20世纪的序列音乐,完成了对18、19 世纪和声的研究。本书在对传统和声进行梳理、阐释和分析的基础上,第十一章专门对不常见的和弦结构和复杂的和声续进进行了论述,第十二章梳理了19、20世纪之交新和声方向的探索成果。第十三章以对克劳德??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和声进行论述作结, 过渡到最后三章。第十四章对20世纪音乐进行纵览式的评述,可以帮助读者厘清20世纪作品的现代倾向。最后的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则对20世纪的各种个性化创作实践进行了梳理,包括自由无调性音乐、采用序列作曲法创作的音乐、偶然音乐等。

作者简介

罗伯特·W. 奥特曼 (Robert W. Ottman ,1914—2005)
美国理论家和教育家。1938年于罗彻斯特大学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43年获得音乐硕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在美国陆军服役,之后在英国伦敦的三一音乐学院师从亚历克·罗利学习作曲。1946年成为北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教师,并在1956年取得了音乐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该校任教,直到1980年退休。主要著作包括《视唱音乐》(1956,1986年第三版);《奥特曼初级和声:理论与应用》(1961,1998年第五版);《奥特曼高级和声:理论与应用》(1961,2009年第五版);《基础乐理》(1970,1987年第二版);《基础乐理进阶》(1979,1994年第二版);《视唱音乐续编》(1981)。 任达敏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授。曾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多所音乐院校讲学。主要从事作曲、作曲技术理论、爵士乐理论研究以及音乐文献翻译四个领域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出版专著三部、译著八部、曲集四部,并创作音乐作品多部。主要著作包括《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第二版)和《基本乐理》,曲集《民歌主题钢琴曲18首》;主要译著包括《新格罗夫爵士乐词典》《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简明十二音作曲法》《奥特曼初级和声:理论与应用》《奥特曼高级和声:理论与应用》《爵士钢琴独奏教程》等。

本书特色

◎出版60余年,历经五次修订,不断完善内容与体系,是美国最畅销的和声教科书之一
罗伯特·W.奥特曼是美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他的和声学专著分初级与高级两册,从1961年出版以来历经五次修订,持续再版,是美国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音乐理论专著。
◎既具有和声理论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又具有概念和观点的创新性,代表美国和声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最高成就
全书从历史发展与实践的角度对共性实践的和声以及 20 世纪的非共性实践和声应用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初级和声的前三章帮助读者学习或者复习了学习和声课程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知识,它们完全不同于国内半个多世纪以来普遍使用的基础乐理教科书中的单拍子和复拍子的分类和定义。奥特曼的这两卷著作包含了许多独到的观点,无论是对共性实践和声的论述还是对 20 世纪音乐的和声和创作实践的论述,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它们的历史延续性的分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该书的最大特点是条理和定义都非常清晰。
◎音乐实例跨越了西方古典音乐四百年历史——从17世纪到20世纪
全书内容的论述由浅入深,配有大量的作品实例分析,这些实例跨越了西方音乐近四百年的历史——从 17 世纪到 20 世纪。
◎不可多得的音乐与和声发展的文化史读本
和声学习不应该与音乐史和音乐表演脱离联系,拓展阅读系列文章有助于把本书所学习的调性音乐时期的概念与 17 世纪前和 19 世纪后的音乐风格和实践联系起来。
◎引用 17—19 世纪女性作曲家的作品片段为谱例
本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采用了 17—19 世纪几位女作曲家的作品片段作为谱例,包括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范妮·门德尔松·亨泽尔(Fanny Mendelssohn Hensel,1805—1847)、伊丽莎白·克洛德·雅凯(Elizabeth Claude Jacquet,1665—1729)和 玛丽亚·希曼诺夫斯卡(Maria Szymanowska,1789—1831),方便读者从创作的角度去了解女性作曲家在音乐史上的作用。
◎几乎每一章的末尾都有一个概括了该章要点的小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巩固和复习学习过的东西
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看,该书非常重视实践应用,大多数章节都设置了键盘和声的作业,而且对于如何完成作业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在键盘和声的作业中 还引进了采用“主旋律谱标记”为旋律配和声的练习。最重要的是,该书末尾的附录 A 对“常规程序”进行了归纳,这个附录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均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奥特曼和声中文版的问世不仅可以让广大的中国师生受益,而且对于和声概念及其理论的正本清源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微观的角度看,该书包含了许多在中文教科书或工具书(包括翻译引进的版本)中很少见到的和声术语,部分英文术语的汉化术语为译者首次译出。

目录

译者序
前 言
第一章 转 调
引 言 1
转 调 2
调关系 3
通过中介和弦的转调 6
两调共同和弦的确定 8
模进转调 10
直接转调 12
副调平面 15
转调的声部写作 21
为旋律配和声 24
键盘和声 28
小 结 31
第二章 减三和弦与减七和弦,包括副导功能
副导三和弦 33
减七和弦 37
减七和弦的特性 38
术语的变形 40
导七和弦 40
导七和弦用法举例 41
副导七和弦 43
副导七和弦的正规解决 44
七音的先行解决 46
大调°7 /V 到主六四和弦的解决 47
非属功能的减七和弦 48
连续减七和弦 49
减七和弦根音的下行解决 51
旋律增二度 51
减三和弦与减七和弦的声部写作 60
键盘和声 66
小 结 68
第三章 用减七和弦转调
从单一°7 和弦向任何调的转调 71
以°7 为中介和弦 73
非属功能的减七和弦作为中介 75
°7 中介和弦的不同构写 77
通过先行解决°7 和弦的一个音的转调 78
以°7 和弦为中介的转调写作 88
运用先行解决的转调 90
键盘和声:转调的即兴弹奏 91
小 结 93
第四章 二部曲式与三部曲式
小型曲式复习 94
二部曲式与三部曲式的定义 96
二部曲式 97
双反复二部曲式 98
三部曲式 103
大型三部曲式 106
大型 ABA 曲式的进一步应用 111
小型三部曲式 112
小 结 132
第五章 器乐声部写作程序的应用
引 言 133
声乐与器乐写作的相似性 134
器乐与声乐作品写法上的区别 137
键盘写作计划 146
第六章 自然七和弦
大七和弦 171
单一自然七和弦的应用 172
模进中的自然七和弦,三声部 174
连续的与模进中的自然七和弦,四声部 177
单一自然七和弦的写作 186
三声部和声模进的写作 187
四声部和声模进的写作 188
键盘和声 194
小 结 198
第七章 变音和弦
调式混合、那不勒斯六和弦、增三和弦

调式混合 199
主化与模进 203
那不勒斯六和弦 216
增三和弦 228
混合和弦、那不勒斯六和弦和增三和弦的
写作 235
键盘和声 241
小 结 242
第八章 增六和弦
小调的常规增六和弦 244
大调的常规增六和弦 247
大调 Gr6 的替换构写 250
增六和弦的写作 257
键盘和声 263
小 结 265
第九章 增六和弦的转调与其他用法
用德国增六和弦转调 266
增六和弦的其他用法 281
增小七和弦 284
键盘和声 290
小 结 290
第十章 九和弦、十一和弦和十三和弦
九和弦 292
十一和弦和十三和弦 301
九和弦的写作 309
和声模进中的九和弦 311
键盘和声 312
小 结 314
第十一章 特殊情形中的和弦与和弦进行
某些不常见的和弦结构 315
复杂的和声进行 318
第十二章 19 世纪的结束—新方向的开始
传统和声的复习 337
变音三度关系的三和弦 338
三全音根音运动 343
主音的规避 346
非常规根音运动 354
模糊的主音暗示 355
小 结 367
第十三章 德彪西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369
调性与终止结构 369
全音阶 371
五声音阶 374
中古调式 375
和弦与和声进行 377
常规和弦 377
四度和五度和声;附加音和弦 379
三全音与增五度 381
分析建议 383
小 结 397
第十四章 德彪西之后:20 世纪音乐导论
第十五章 20 世纪的音乐:旋律、节奏与和声
旋 律 400
节拍与节奏 404
和 声 413
重叠的三和弦 415
分 析 422
写作建议 433
小 结 434
第十六章 序列作曲法与 20 世纪末的实践
无调性 437
十二音体系 439
十二音列 440
组合法 454
1950 年以来的音乐 460
结 语 470
附录 A 声部写作要点 472
附录 B 乐器法 476
术语表 481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奥特曼高级和声:理论与应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69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