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志丹
页数:140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89918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革作为研究重点,通过研究分析中外高等教育理念并回顾我国大学培养模式沿革,结合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融合,确定以系统工程与模式系统的原理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整理出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目标、要素、环境;通过系统模型分析人才培养中过程控制的反馈机制,揭示人才培养系统的运行机理;最后构建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的评价模型。
作者简介
陈志丹,男,1971年8月生,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教授、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核心刊源《中国教育学刊》《甘肃社会科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教学与管理》《中国成人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主持并结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10多项,在研究省级项目2项。主编、参编教材多部。
本书特色
进入新时代,新思想、新模式、新教育将引导和影响未来高等教育的整体和长远发展,人才培养将迎来全新的革命性变化,新时代背景下,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重要保障。但是, 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模式的构建上存在若干悖论,创新困境重重。为此,本书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革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中外高等教育理念及我国大学培养模式沿革的回顾,结合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融合,确定了以系统工程与模式系统的原理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在系统分析部分,整理出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目标、要素、环境,并通过系统的涌现性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功能进行分析;在系统设计阶段,通过“I→P→O过程模型”分析了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的反馈机制,揭示了人才培养系统的运行机制;在系统评价阶段,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作为人才培养系统的评价方法,构建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的评价模型。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范畴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四、研究方法及篇章结构
第二章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沿革及理论融合
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
二、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沿革与可持续发展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融合
第三章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分析
一、系统工程与模式系统设计原理
二、目标分析
三、环境分析
第四章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分析
三、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
第五章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控制
一、过程模型
二、过程控制的反馈机制
第六章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指导原则
二、教育的卓越绩效准则——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法
三、模型分析
四、指标与权重
第七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