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舒建中著
页数:355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52287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联系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演变历程,厘清国际秩序的发展脉络,揭示当前国际秩序的历史根源、基本性质,总结过去数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在寻求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丛书深入研究提供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舒建中,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关系史研究,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本书特色
《新兴大国崛起与全球秩序变革》丛书简介
本丛书立足于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国际处境、发展需求与观察视角,回应国际秩序变革这一全球性重大热点问题。既对国际体系进行历史考察与理论思考,又深入探讨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国际经济秩序、国际法律秩序与规范等主要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尝试打破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框架、主导话语与价值取向,就国际秩序变革所涉及的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中国在全球秩序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立于潮头、引领国际秩序与治理机制变革,实现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新兴大国崛起与全球秩序变革》丛书主编简介
石斌,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南大亚太评论》主编、《外交评论》编委、《国际观察》编委、《国际安全研究》通讯评审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理论、美国政治与外交、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出版学术论著、译著近20种,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目录
导言:秩序、制度与变革
第一章 战后国际政治安全秩序与冷战博弈
第一节 联合国及其安全制度体系的建立
一、联合国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起源与发展
三、国际核不扩散制度的演进
第二节 雅尔塔体系及冷战阴霾下的国际安全
一、雅尔塔体系与冷战格局
二、冷战博弈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第二章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创建与发展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制度的建立与变革
一、关贸总协定制度的建立
二、“肯尼迪回合”与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新格局
三、“东京回合”与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新发展
第二节 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历史演进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二、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美元本位制的形成
第三章 国际经济新秩序倡议与第一轮改革高潮
第一节 国际经济新秩序倡议的历史背景
一、发展中国家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根本原因
二、发展中国家寻求改革国际经济秩序的早期努力
第二节 国际经济新秩序纳入国际议程
一、联合国与国际经济新秩序倡议的提出
二、国际经济新秩序倡议的内涵及其改革意义
第四章 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导向改革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制度的发展导向改革
一、关贸总协定制度中的发展问题
二、发展中国家与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 国际货币金融制度的发展导向改革
一、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发展中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融资结构改革
三、发展中国家与世界银行的融资结构改革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海洋制度的改革
一、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酝酿
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规则及其意义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海运体系的改革
一、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海运
二、发展中国家与班轮公会体系的改革
三、发展中国家与国际海运制度的新发展
……
第五章 冷战后的国际政治安全秩序与制度改革议程
第六章 冷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自由市场转向
第七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陨落
第八章 新兴大国与国际秩序的变革议程
余论:历史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索引
节选
《新兴大国崛起与全球秩序变革:战后国际秩序的历史演进(第二卷)》:二、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美元本位制的形成为实现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战略目标,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寻求同有关国家达成协议,进而确立新的国际货币规则,其政策目标有二:一是实现黄金非货币化,解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并借此正式终结黄金一美元本位制;二是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化,拓展美国行使货币权力的政策空间,同时为将黄金排挤出国际货币体系提供进一步的制度保障。但欧洲国家对美国寻求黄金非货币化和浮动汇率制度化的努力持有不同意见,法国更是坚定地主张恢复固定汇率制,反对将黄金排挤出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法国强烈反对,美国仍然决意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目标,并将黄金非货币化作为政策推进的突破口。1974年3月,美国财政部提出一份题为“美国有关黄金问题的政策方案”的文件,建议应尽快将黄金问题纳入同其他主要国家的谈判议程,逐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排除黄金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亦起草了一份题为“黄金与货币体系:潜在的美欧冲突”的文件,强调黄金问题的争论将成为美欧关系的主要竞技场。该文件同时指出,欧洲国家在黄金问题上的立场并非完全一致,英国和西德原则上同意逐步将黄金排挤出国际货币体系,但法国仍然坚持维护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该文件重申,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削弱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实现黄金非货币化,为此,美国应首先寻求同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和西德达成一致,然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推进美国的改革议程。至此,黄金非货币化的谈判成为美国政策推进的一个重要议题。毫无疑问,黄金非货币化是走向美元本位制的关键步骤。美国坚信,黄金继续存在于国际货币体系之中将损害美国的全球利益,因为世界官方黄金储备的相当部分已经集中在西欧国家,从而致使西欧国家拥有更大的货币权力来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转。因此,美国必须寻求黄金非货币化,同时建立一个美国能够加以控制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可见,美国推动黄金非货币化的政策目标就是彻底摆脱黄金对美元的约束,坚持黄金一美元本位制解体以来事实上已经形成的美元本位制,并为美元本位制的最终确立扫除障碍,维护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美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努力。凭借英国和西德等国的支持,美国推动专门探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于1975年8月31日通过决议,同意废除黄金官价,取消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黄金交易义务,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持有的部分黄金资产。至此,黄金非货币化已经是大势所趋。1975年11月,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和意大利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经济峰会,就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讨论。作为朗布依埃峰会最重要的成果,美法两国就汇率机制安排问题达成一份谅解备忘录,其主要内容是:国际汇率机制将采用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的恢复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5%以上投票通过。在进一步协商之后,美法两国于12月初将谅解备忘录的内容通报英、意、日、西德等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得到有关国家的原则认可。由此可见,通过朗布依埃峰会的相关磋商,法国最终放弃了无条件恢复固定汇率制的立场,同意国际货币体系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结束了有关汇率机制的争论,并为牙买加会谈奠定了基础。至此,美国推动浮动汇率制度化的努力取得积极进展。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举行会议,讨论修订《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经磋商,会议达成《牙买加协定》,其主要内容为:1.再次确认份额制原则,调整并扩大成员国的份额,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仍然持有最大的认缴份额。2.继续维持加权投票权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所有重大决策必须获得85%以上的赞成票。3.确认黄金与货币脱钩,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不再作为国际货币单位与货币定值标准。4.实现浮动汇率合法化和制度化,固定汇率制的恢复需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5%以上的赞成票(这一条款赋予美国以否决权)。1978年4月,包括《牙买加协定》主要内容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正式生效,②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完成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向牙买加体系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