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美华
页数:265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51656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青海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是李美华教授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2013年获批以来,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研究程序,合理分工,多次深入青海省多个州县,对青海儿童青少年基本认知能力、人格和自我认识、情绪和社会性、情绪和学业的发展特点等进行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从不同维度比较教师、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研究的影响,分析存在的差异及问题,写出了多篇阶段性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为青海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相关研究奠定了丰厚的研究基础。本项目研究原计划是2017年6月完成,但由于多方原因拖延至2019年最终完成。一方面,调查被试群体复杂,地域分散,课题的测查范围大、被试多、测试耗时长,数据分析工作量大,所以研究周期较长;另一方面,项目调研人员不足,人员涉及研究生参与者毕业后无法继续参与本课题的后续调查与研究,所以变更后的人员要重新熟悉课题研究任务。根据研究的任务、阶段,首先形成了阶段性成果,2019年1月形成了最终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青海儿童青少年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植于青海多元文化背景的土壤,通过认知能力、人格、自我概念、自尊、亲社会行为.归因、焦虑、攻击行为、友谊质量、生活事件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力图对青海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的内容,形成了阶段性成果《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与心理问题探究》《青海互助土族地区青少年自尊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藏族学生藏汉双语认知加工比较》《青海回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研究》《青海民族地区流动儿童人格特征与情绪关系研究》《藏族大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篇章眼动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调查研究》《青海省小学留守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现状》《西宁市流动儿童孤独感现状》《留守高中生同伴友谊质量与其自尊的关系研究》《流动儿童孤独感探析》。项目结题后,课题组的几位教授分别发表了阶段性成果,并对每一章节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整理形成《青海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作者简介
李美华,青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青海省优秀专家。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青海省心理学会理事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民族心理发展、跨文化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研究植根于青海多民族、多元文化这个肥沃的土壤,以民族教育、民族心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同领域心理健康与心理压力调适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了特色明显的研究内容。出版的著作有《藏族学生藏汉双语认知研究》《新编心理学》等。获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荣获青海省首届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第二章 青海藏族学生汉语认知加工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分析
第三章 青海藏族聚居区初中生自尊、友谊质量对价值观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背景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分析
第四章 化隆回族自治县青少年心理复原力、情感二维度与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分析
第五章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儿童青少年自尊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分析
第六章 德令哈市青少年自尊、孤独感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分析
……
第七章 玉树藏族自治州震后儿童自尊、自我意识以及人格特点的研究
第八章 民和县留守儿童的同伴友谊质量、人格特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第九章 青海某市流动儿童自我意识与孤独感的状况研究
第十章 青海省大学生网络使用和心理健康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