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艺术学年鉴.2016-2018

封面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

页数:120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27096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中国艺术学年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年鉴》编辑部主持编撰,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年鉴”系列之一,旨在遵循文化强国的发展要求和艺术本体规律,通过概要而系统地反映年度艺术学各学科在理论研究、学术发展方面的新变化、新观点和新成果等信息,全面记录和呈现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整体状况及所取得的成就,以彰显艺术追求的主流价值。  二、本年鉴的卷本名称为《中国艺术学年鉴2016-2018》,记述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三、本年鉴使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文字力求言简意赅,直陈其事。全书共计7个分卷,分别为:艺术学理论卷、音乐学卷、舞蹈学卷、戏剧戏曲学卷、电影电视艺术学卷、美术学卷、设计学卷。为便于读者使用,年鉴还设有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  四、本年鉴采用卷目-栏目-类目-条目的层级结构。各分卷下设栏目,依次为综述、成果、学术动态三大主要栏目。“综述”围绕年度内各个艺术门类及学科的发展情况和学科建设,以现象和史、论、批评为主要侧重点,评述各艺术门类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进展和状况,尤其是新思想、新观点、新问题、新著述和新情况等,从而获得对各艺术门类及学科动态概要而系统的把握;“成果”重点介绍年度内在该艺术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的著作、论文的要点、创新点及出版或发表的基本信息,包括著作选介、著作选目、论文选介、论文选目等类目;“学术动态”重点记录年度内该艺术研究领域重要学术管理动向、学术会议(论坛)和学术交流的举行、学术机构以及学术期刊的创立等事项,其中“大事记”类目按照时间顺序对年度内各艺术领域学术事件进行梳理和罗列。  栏目下设类目是若干相关条目的归类总称,根据各卷、各栏目所载条目的具体情况设置。  五、本年鉴本着客观记录与学术评述相结合、全面反映与重点突出相协调、活动情况与反响评价相兼顾的编辑思路,以文章和条目为基本载体。其中文章体主要体现在各分卷的“综述”部分,其余栏目均为条目体。  六、本年鉴的组稿方式为特约稿件、转载、编写等。各分卷本“综述”所收录文章多为优秀学术团队完成,部分为约稿、部分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成果、部分为转载;“成果”“学术动态”信息均来源于各大报纸期刊、相关网站及公开出版物等国内主流媒体和出版物。编辑部依据编纂要求对以上著作、论文、学术事件等信息进行条目编写。

作者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主管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创作和教育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现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曲艺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摄影艺术研究所、建筑艺术研究所、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含艺术管理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政策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涵盖了艺术研究的几乎全部学科,是国家艺术学科理论研究最重要和权威的专业机构。全院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专家学者300余人,包括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者近200人。60余年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级、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达300余项,为中国的艺术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录

艺术学理论卷
第一篇 综述
2015年艺术学理论研究综述
本体性知识体系的缺位与重构
——2016年艺术学基础理论问题聚焦
2017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发展报告
第二篇 成果
著作选介
【中西艺术文化背景比较】
【李希凡现代文艺论著选编】
【艺术学论集】
【美学语法: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与艺术思想】
【寻真问美集——艺术长短论】
【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热点与前沿:青年文艺论坛2014】
【中国艺术批评通史】
【新中国艺术观的现代性发展研究】
【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
【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
【中国艺术史纲(修订版)】
【西方艺术史观念:再现与艺术史转向】
【艺术学通论】
【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
【艺术公赏力:艺术公共性研究】
【世界艺术史纲】
【艺术的本体与维度】
【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关键词】
【艺术-政治的未来:雅克-朗西埃美学思想研究】
【主题学介入艺术史学方法与理论研究】
【跨文化艺术美学】
【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
【中国美育思想通史】
【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上、下卷)】
【中国审美意识通史(8卷本)】
【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
著作选目
论文选介
艺术学理论与学科建设
【新视野、新背景、新观念的相互协调——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学理论建设思考】
【审美: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维度】
【也谈“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命名问题】
【王朝闻对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当代性”意义阐释】
【一种观念:族群社会艺术学】
【艺术学的“去美学化”倾向辨析】
【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
【时代呼唤“比较艺术学”学科的诞生——中西对话中的艺术理论研究】
【“文化自信”语境下艺术理论研究的“中国”取向】
【民族艺术理论传统的世界性意义】
【艺术学理论的名称、对象、边界与谱系】
【关于“艺术学学科设置问题”的对话
——张道一先生访谈录】
【从艺术门类间的关联性看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
艺术基础理论
【后现代视域下的贡布里希艺术理论反思】
【马克思早期艺术思想的形成】
【艺术的反抗性——艺术与政治关系的一个维度的理解】
【当今“元艺术学”的十个基本问题与五层基础架构——《当代艺术理论:分析美学导引》撰后】
【大众文化挑战下艺术性的重建】
【艺术边界的失与得】
【艺术边界及其突破:来自艺术史的个案】
【换种方式说“艺术边界”】
【形与神:中国美学的独特内容和境界】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批评中的艺术起源问题】
……
音乐学卷
第一篇 综述
第二篇 成果
舞蹈学卷
第一篇 综述
第二篇 成果
第三篇 学术动态
戏剧戏曲学卷
第一篇 综述
第二篇 专题
电影电视艺术学卷
第一篇 综述
美术学卷
第一篇综述
第二篇成果
设计学卷
第一篇 综述
第二篇 成果
大事记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节选

  《中国艺术学年鉴.2016-2018》:  (二)艺术节演出市场及院团演出与创作  从2016年艺术节演出市场可以看出,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仍是全年演出市场的重头戏,同时,在越来越趋向国际化的音乐节中,各大院团的艺术创作专注于挖掘本土文化,发挥院团自身特色,精心打造保留剧目,而在内容题材上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2016年是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各大剧院纷纷推出了主题系列音乐会。由文化部主办,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临川四梦”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会集了上海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共演出了7台优秀剧。上海大剧院特别策划了“爱上莎士比亚”主题系列,推出11台18场演出,囊括了戏剧、舞剧、音乐、歌剧几种形式。天津大剧院除戏剧《理查三世》《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外,还引进了《仲夏夜之梦》《暴风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舞剧作品。2016年广州艺术节在广州大剧院开幕,依旧通过低票价惠民,让市民走进剧场,除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登台,还上演了法国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9月12日,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该届突出“融合”主题,集合了俄罗斯圣彼得堡赛蒙扬奇剧团、世界名团捷克爱乐乐团以及匈牙利、捷克、以色列、卡塔尔、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十多部作品,展现“一带一路”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艺术节共上演50台演出,其中境外节目28台,境内节目22台;参演剧目中,原创新作达到25台,占总数的一半。演出剧目紧紧围绕“传承经典”“致敬大师”的主题,其中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手推出了全新译本《亨利五世》。《我,哈姆雷特》也是艺术节的一大亮点,其由昆山当代昆剧院艺术总监张军担纲主演,以昆曲独角戏的方式一人分饰多角,创新演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这样的艺术实践体现了中西方艺术从文化内涵到表现形式的冲撞与交融。此外,在延续往年名团名剧的基础上,该届有不少“小众”代表作渐露头角,如云南红河州歌舞团的《诺玛阿美》是新锐编导王舸的作品,他创新地将哈尼族的迁徙之路,用气势恢宏的宏大史诗篇章诠释。  “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板块,已创办运作5个年头,一直秉承“聚青年之创意才智,扬华夏之原创力量”的宗旨,为青年艺术家搭建了一个有传统继承、有观念探索、有艺术变革,也有理想追求的扶持推广平台。5年来,“扶青计划”共委约了59位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青年艺术家,制作出50部原创舞台艺术作品。  10月9日,第19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在21天内奉献21套30场精彩演出。其中与法国普罗旺斯国际艺术节深度合作联手推出的首个艺术项目歌剧《仲夏夜之梦》是首次在欧洲本土以外演出。该届开幕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首次合作,上演了勃拉姆斯的《命运之歌》《海顿主题变奏曲》与肖斯塔科维奇的《森林之歌》,他们的演奏着力挖掘古典主义内涵,充分诠释了勃拉姆斯在音乐创作中所刻意追求古典风格的音响张力。  2016年国内院团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创作出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根本,以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凝聚共识,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以优秀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2016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集中展示了各院团年度重点创作的作品,中央歌剧院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全景式展现红军长征悲壮历程的同时,重点刻画了陈龙湘、石虎、王勇、老郭、苗花等英雄人物,有红军师长、有连长、有炊事班班长、有普通战士,还有在红军队伍里成长起来的赤卫队员。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的《“国之瑰宝”之“长征路上”》,集传统艺术精华与当代语境于一体,汲取民族音乐中耳熟能详的旋律加以提炼、升华与当代观众的审美观念。其演出曲目特邀十多位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著名作曲家倾力打造,采用多种地方特色乐器与乐队组合的形式,创作出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音乐作品。2016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在保留乐团常演经典曲目的同时,在演出配置方面,其选曲和编排上更加清新现代、雅俗共赏,启用了更多的乐团青年演奏家和新节目,演出形式多样,同时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专场演出,对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艺创作中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各院团努力探索的创排方向,2016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也涌现出一批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民族歌舞《花好月圆》融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朝鲜族、黎族、珞巴族、彝族等多民族的歌、舞、乐文化,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中国歌剧舞剧院新创的舞剧《赵氏孤儿》通过挖掘经典的中国故事,运用舞蹈语言以及舞美、灯光等手段刻画人物,弘扬忠、孝、信、义的传统理念和民族道义,受到观众好评和喜爱。  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陕西省文化厅、志丹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品,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出的舞剧《兰花花》,作为其建团艺术上的第一部中国舞剧,填补了东方歌舞团艺术发展史的空白,拓宽了东方歌舞团的艺术创作视野,更是为东方艺术家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舞蹈领域的跨界——从原来的中国舞、亚非拉及国外舞种切换到陕北人民淳朴、劳作的生命舞步。在创作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了民族舞剧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戏剧冲突、音乐效果、舞台美术等多方面的创作走向和美学风格。音乐配器上,用淳朴高亢的陕北信天游搭配深刻庄重的交响乐,加强了民族音乐的感染力和内在张力;舞美上,将陕北地区特有的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象写实,表达方式写意。  该届展演的各类院团除了着重对新作品的演绎,也有对经典作品的深入挖掘。中央民族乐团依旧延续了2015年的《又见国乐》大型民族乐剧,又与成都民族乐团共同推出了大型民族音乐剧《寻找杜甫》,以杜甫生命中的三个重要阶段为创作主轴,采用大型民族乐团来塑造表现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艺术形象。融音乐、戏剧表演、诗词吟诵于一体。中国歌剧舞剧院对经典作品《小二黑结婚》进行了复排,此次歌剧《小二黑结婚》采用了民族管弦乐伴奏的方式,以现代理念重新编排、配器,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和青春气息,同时,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力求让“小芹”和“小二黑”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该届展演共推出29台剧目,演出62场,历时两个月,演出季期间,还开展系列观摩交流、艺术评论、艺术惠民等活动。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艺术学年鉴.2016-2018》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5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