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教育理论基础

封面

作者:廖平编著

页数:232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504555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育理论基础》涉及教育理论体系内容的主要方面,包含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德育、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个别差异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在编写过程中我力图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务实、创新的精神将该书编出特色,编出水平。在内容组织上我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的现状,根据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入职的青年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吸收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新研究成果,阐明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和教师职业道德四大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突出了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促进一线教育工作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并熟悉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特点,把握教与学的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廖平,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现任职于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简介:  2012年获得教育管理硕士学位,兼有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和国家注册高级育婴师资格证书,为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教学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分别主持、主研国家、省级、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突出,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主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编教材:《幼儿园管理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思维训练》

本书特色

《教育理论基础》书稿质量较好,无导向问题。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的现状,根据一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入职的青年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吸收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四大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具体包含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及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本书重点突出了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促进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熟悉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特点,把握教与学的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四节 当代素质教育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四节 教师职业心理
第五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课程组织
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
第六章 课堂教学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节 教学策略
第四节 教学过程
第五节 教学评价
第七章 学校德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第二节 德育过程
第三节 德育的任务、目标与内容
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八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概述
第二节 班级管理
第三节 班级的课堂管理
第四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第五节 班主任工作
……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第三部分 教育法学
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节选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其分别是:“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指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指射击教育;“御”,指以驾车为主的军事教育;“书”,指文字教育;“数”,指计算教育。六艺教育的中心是礼乐教育。礼、乐、射、御称为“大艺”,书、数称为“小艺”。  在我国奴隶社会的春秋时期出现了学术自由的现象,比如百家争鸣和稷下学宫。  (2)其他国家和地区奴隶社会的教育  ①古代欧洲的教育。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拉哥尼亚平原,其肥沃的土地适宜于农业种植,使其成为古代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由于地处内陆地区,斯巴达与外界交往极为便利。斯巴达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其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富有勇武精神和爱国精神、善于战斗并有持久斗志的武士。  雅典地处阿提卡半岛,三面临海,交通便利,航海和商业贸易发展较快,经济较为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有利于接受古代东方文化。雅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道德高尚、能言善辩的公民和商人,即“身心既善且美”的人。  ②古代印度的教育。  在古代印度,教育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是最高层次,该阶层主要是僧侣;刹帝利,是武士或者贵族,主要是管理者;吠舍,主要是农民和从事工商业者的平民;首陀罗,主要是奴隶。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学习《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佛教的主要教学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③古代埃及的教育。  在古代埃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即宫廷学校,又称文士学校,到后期又出现了职官学校,基本特征是以法为教、以僧为师、以吏为师,重视文士的培养,大量开设文士学校。  ④古罗马的教育。  古罗马的学校有两种:一是为平民子弟准备的“文艺学校”和“游乐学校”,学习“十二铜表法”;二是为贵族子弟准备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  2.封建社会的教育  (1)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  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仍是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因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西汉时期,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学校分为了官学和私学,汉武帝创立了太学,作为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地方设置了郡国学和郡县学,比如著名的四川“文翁兴学”。  隋唐朝时期出现了科举制,到了唐代教育制度更加完善,出现了六学和二馆。六学指的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和算学,二馆指的是崇文馆和弘文馆。  宋代,教育主要内容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古代选士制度的演发历程分别是世卿世禄制-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科举制。  明代以后,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是八股文,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衰落,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中国古代的学校主要包括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形式。  (2)西方封建社会的教育  在西方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两个阶层,因而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即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教会教育内容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几何、术数、天文、音乐。其中文法、修辞、辩证法被称为三科,几何、术数、天文、音乐被称为四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僧侣和教士。  骑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隶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时也是一种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护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其作为中世纪西欧早期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而存在。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七技”包括打猎、击剑、下棋、游泳、投枪、骑马、吟诗等。  到了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文艺复兴教育,主要有新教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天主教教育。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人文主义,主要代表有维多利诺、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拉伯雷和蒙田等人;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  3.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如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等。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教育理论基础》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5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