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宝著
页数:1064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11592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南北朝文官铨选与文人息息相关,两者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南北朝文人除少数方外文士终身未仕外,大多集作家、官员、思想者、士林名流、乡邦领袖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儒家进取价值体系复振与世俗官本位观念驱使下,士人一般都会通过仕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储备,然后接受官方资格审察、荐举、铨选、策试、复审,继而具备候补官员的资格,直至最终释褐起家。入仕之后,同样还要接受聘期考核、迁转升降的官场历练。文人任官的地点与任期决定此人迁徙的地域、路线、滞留时间,也决定其乡国意识、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另外,文人上下级公私关系构成其人际交往、社交活动的内容,继而决定其文学表现的内容。其任官性质、职属范围决定其公文性质、文体特征,甚至可以固化其创作类型;任官期间的群体交往,又决定文士文学创作的集团性,乃至可以发展为文坛的风尚性指标。可以说,选官制度是透析南北朝文人、文运的关键性钥匙。本书总结了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关联的内外缘由及表现,充分揭示南北朝选官制度的类型及文教动机、铨选程序与官场生态及士人心态的内在关联,并对南北朝铨选制度、官署运作、选官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南北朝选官制度承续汉晋旧制,又拓展新的制度功能,通过对世族政治、士格官习、文气风尚的渗透与耦合,形成了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选官-文学”混合体,并对后世文坛格局演进、文尚批判与转换、文论范畴增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孙宝,山东淄博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威斯康星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汉魏晋南北朝儒学、官制与文学互动研究。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点校、整理《严可均集》《仪礼集说》《徐有贞集》等多种。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思路及意义
第二节 南北朝仕历文人的历时分布与“官-集”类型
第三节 南北朝选官的开启与“官样文学”的发生
上编 南朝文官铨选与文学书写
第一章 南朝尚书省铨选与文事活动
第一节 南朝尚书机构文学化表达及其士林效应
第二节 南朝尚书官的来源、选任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章 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选拔与南朝文学
第一节 南朝中书舍人的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节 南朝中书侍郎的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三章 侍中、黄门侍郎、散骑官选任与南朝文学
第一节 南朝侍中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二节 南朝黄门侍郎选任、迁转及其文事活动
第三节 南朝散骑官选任、功能及其文事活动
第四章 南朝东宫、藩府铨选及其文学表现
第一节 南朝东宫文官铨选的文学导向及其表现
第二节 南朝王国、藩府文官铨选的文学书写及其表现
第五章 南朝国子祭酒、太常铨选与文教、礼制类文学主题
第一节 南朝国子祭酒选任与文教类文学主题
第二节 南朝太常选任与礼制类文学主题
中编 北朝文官铨任与文运演进
第一章 北魏文官培育、铨选与文运变迁
第一节 北魏学官建制与文官培育
第二节 中央学官铨授的文士化倾向与北魏文运振起
第二章 东魏、北齐文官铨任与文风演变
第一节 学官、礼职分立与东魏、北齐文风畸变
第二节 中央文枢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第三章 西魏、北周文官选任与文运变迁
第一节 中央文枢运作与西魏、北周文质兴革
第二节 帝师选任与北周文教建制
……
下编 南北朝选官文化及其对文坛的映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