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慈行三部曲”之一 教育慈行

封面

作者:徐迅雷 著

页数:42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598581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育慈行》是徐迅雷“慈行三部曲”的第一部散杂文,收录作者探讨教育问题的文章。书稿分为五辑,第一辑“师道一灯燃”写作者关于师德师风的独到见解;第二辑“授业一稔熟”立足传统文化对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位,探讨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第三辑“解惑一寸金”论述教育在人生关键处的重要作用;第四辑“毕生一乾坤”立足“百年树人”的观念,提出强化德育的首要地位;第五辑“文苑一字锦”探讨语文教学和作文,提出好的作文“好”在人文关怀。书稿体现作者对教育和社会的关切,倡导启迪心灵的教育方式,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徐迅雷,著名杂文家、作家、评论家,杭州日报评论部原主任,现任《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兼任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大地上寻找花朵》《太阳底下是土地》等著作多部,另有出版《中国杂文(百部)·徐迅雷集》《相思的卡片》《敬畏与底线》《知知而行行》《以文化人》,以及与徐鼎鼎的合集《认知与情怀》、与同人合著的《南周评论写作课》、编选的《现代大学校长文丛·梅贻琦卷》等。

目录

第一辑 师道一灯燃

壹 师之有魂,璀璨青春

“开学第一课”该怎么“开” 4

悄悄地举起右手 10

师之魂 12

尊师从爱生开始 14

年轻校长的“青春万岁” 16

金老师为何输掉一个月的午饭 18

贰 师之有道,方有尊严

暖国抵达雪国 22

尊师重教与教师法修订 24

15 年后的那句“对不起” 26

危险的教育“软暴力” 28

人性需要人文的涵育熏陶 31

为何“共恋一枝花” 34

教师节:由“复杂”回归单纯 36

叁 教育如水,终极立人

博士女儿的成长 40

天空属于翅膀 46

情怀与教育 53

投机取巧终于栽了跟头 59

虚伪的“领巾” 64

志愿被篡改与正义的纠偏 66

贴心呵护从哪里开始 70

肆 尊重规律,尊重常识

《教育蓝皮书》:常识的声音 74

压力下移与制度安排 76

模具化的教育 78

分班防早恋? 80

羞答答的玫瑰开不了 83

校园暴力“零容忍” 85

从“姥姥”到“外婆” 88

那些教科书的事 90

第二辑 授业一稔熟

壹 才俊起步,好好呵护

少年天才,万里挑一,仅是起步 100这对同分考上清华的孪生兄弟 102

白湘菱:道阻且长人生路 104

拿到史上最牛奖学金的中国女生 106

那一间摆放爵士鼓的房间 109

“元宇宙”的人才之本 111

贰 台阶教育,教育台阶

带着玩具入小学 114

童玩节:真正的唤醒 116

动漫、孩子和想象力 118

小学生摇滚:放牛班的夏天 120

孩子们的“台阶教育” 122

“失控姐”与“沉香效应” 124

教育的文化底蕴 126

叁 高考“矮考”,看见未来

恢复高考:回望与纪念 130

高考:千万人的公平 133

“高考”就应该是“矮考” 138

高考从“独木桥”到“立交桥” 140

应对高考最需平常心 143

考场的空调 146

想起了李贽的“童心说” 148

教育要让人看见未来的未来 151

第三辑 解惑一寸金

壹 教育教学,避免内卷

教育要避免“内卷化” 158

只为应试添分数? 160

“双减”与教培 163

必须保护未成年人的休息权利 176

孩子,你的寒假过得好吗 179

不仅仅打卡要喊停 181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刚性法条 184

教师也要“减累” 186

取消中考知易行难 188

贰 父母家长,缓解焦虑

26 岁教授陈杲和他的爸爸 192

80 后家长的教育焦虑 197

女生出走虚惊一场的背后 200

从“程门立雪”到“坟地立人” 202

“焦师”与“吼妈” 204

“小欢喜”与“大焦虑” 213

没有家长群又如何 217

焦虑的家长该换“剧场” 219

“美好教育”缓解教育焦虑 221

教育公平消弭教育焦虑 224

救救“不良父母” 227

叁 莘莘学子,自立自强

脑瘫·体重 18 公斤·大学新生 232

“袖珍姑娘”大学梦 234

励志的需要,“成功学”的不要 240

少年不是“做题家” 242

科学、睡眠和学习效率 245

如何理解沉默 247

腿是干吗用的 255

她说的其实是摆脱贫穷 263

肆 公众社会,优化环境

保护我们的未来 266

教育没有替代品 269

让丰满的理想变成现实 272

残障孩子的教育保障 275

教育的全域优质化与均衡化 278

想起那《一个都不能少》 280

为何回老家 282

第四辑 毕生一乾坤

壹 大学之大,大学之小

塞万提斯的启示和北大文讲所的启思 290西湖大学:高等教育的范式创新 293

如今我们如何做校长 296

知不知乃是智 300

大学是文化的传承者 307

三位女教授割什么“麦子”? 309

大学之小 311

开放的教育离不开国际化 313

封闭与开放 315

硕士谁所欲 318

灵魂与“死魂灵” 320

贰 众生此生,万勿“躺平”

从钟南山到经亨颐:毕业礼上说什么 326

西南联大:教育史上的奇迹 328

读研渐成“必选项” 330

从“骊歌”到“骊声” 332

派往明天的留学生 335

正道与邪路 348

叁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作弊劣文化 352

构建“修学名城” 358

技术技能人才最不能“躺平” 361

“最缺工”与“广培养” 363

父亲为何一声叹息 365

诺奖得主与犹太教育 367

第五辑 文苑一字锦

壹 高考作文,题中之义

2022:学习新闻评论,写好高考作文 376

2021 高考作文:得失与担当 381

2020 高考作文:从历史到现实 385

2019 高考作文题与平常心 389

2018 高考:作文·人生·社会 393

2017 高考作文与阅读人生 396

2016 高考作文:热点中的热点 399

贰 作文考试,人文考试

作文考试也是人文考试 404

考题、英雄与掌声 406

后记 天命一文心 408

节选

“开学第一课”该怎么“开” 【篇一】开学演讲,不妨多谈谈常识 彼岸花开,九月已来。
雄赳赳,气昂昂,开学啦!
2019 年开学季,诸多学校在 9 月 1 日举办开学典礼,校长们纷纷发表开学演讲。
2019 年杭二中适逢 120 周年校庆,校长尚可做了以《赓续初心,百廿再出发》为题的开学演讲,对二中学子提出“三个期待”:一是期待二中人心中要有梦,二是期待二中人脚下要有路,三是期待二中人眼中要有光。向来倡导“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尚可校长,他的演讲可不是“尚可”,往往都是一篇篇精彩文章,今年更是“相约共守望一色,激情与文采齐飞”。
这一天,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萍发表的演讲很实在,阐述学校以培养有德有识有才的领军人作为目标:领军人除了要具备睿智的头脑,更需要在人格上富有魅力,在品格上成为模范;领军人还要有不凡的体魄,要摘掉眼镜,减掉肥胖,健硕身体,做到内外健康,身心向好,“无体育,不青春”;领军人还要兼具美的眼光和热爱劳动的态度,因为创造和创新离不开审美和实践。
这一天,在杭州高级中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蔡小雄发表了题为《我们就是杭高的光》的主题演讲,希望学子们心中有国、有家、有校,行动用心、用智、用情,脚下奋进、拼搏、追赶……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对教育来说重要的是尊重规律、尊重常识。相比许多大学校长“高大上”的开学致辞,我觉得杭州的中学校长们的开学演讲实在很多,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与常识。所谓教育,就是无形的东西决定有形的东西,看不见的决定看得见的。从中学到大学,正是灵魂蓬勃生长的时候。
校长们的高度,决定了学校的高度;校长们的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好的开学演讲,一定要从常识出发,最终回归常识。
早在 1935 年,也就是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的前一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之一)创立20周年之际,作为曾经的教师,竺可桢在纪念会上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常识之重要》,一开始他就说:“今吾所欲言,则为‘常识’。常识两字,视甚浅显,然一事之成败,往往视常识之完缺为断。一国之领袖,若无常识,则其结果,可以灭国亡种,而不自知。”竺可桢接着阐述教育之常识:“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才,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智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确,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从潮流,唯其能运用一己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学教育者之富于常识也。”这一段话,每一句都是真正的金句。这里所言的“领导人才”,亦同今日之“领军人”,属于高境界之人,以正大思想为要,有“智识”而不仅仅是有“知识”也。
“科学无他,乃有组织之常识而已。”在这篇不长的演讲最后,竺可桢用不短的篇幅,批判了一系列的“缺乏常识”:缺乏常识以致工商业失败,缺乏常识致使亡国之祸迫在眉睫,还有经济上缺乏常识、军事上缺乏常识,最后直言“大学校长不置图书,但事建筑馆舍,耗费至数千百万之巨,是为办学者之缺乏常识”,并感喟“常识亦甚难言矣”。
杭商传媒记者问杭州二中校长尚可:美好教育是怎样的? 尚可校长说:“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使他向往光明,让他的人生更美好的教育,是美好教育;能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美好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多样发展的教育,是美好教育。”是的,真正的美好教育,一定是尊重常识、从常识出发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所以,在这句回答中,在“尊重教育规律”前面,可以再加入“尊重常识”四个字。 悄悄地举起右手 爱默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2001 年 4 月9 日的一则消息让我感动,记者在河北省安国市采访,听一位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上课,他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发现班里一个学习最差的学生也跟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左手。然而,当他站起来回答时却一个字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他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深感歉疚与感慨,于是私下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以后,每看到这个学生举左手,老师都尽量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平素在班里学习最差的学生变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还悄悄告诉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不会时请高举右手。 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此时此刻,对这位优秀老师由衷的敬意弥漫了我的心灵的空间。“悄悄地让学生举起右手”,这是一个育人和教书血肉交融的举动,这是一个尊重孩子、将爱的教育付诸实践的举动,这是一个可以载入教育史册作为典例的举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细心而智慧的老师,用他们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改变学生的童年,影响他们的一生。 英国著名作家艾迪生说得很形象:“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将“师”“范”两者联系起来的,是充满爱心的智慧方法。有了如此细心的智慧,一定能够在孩子们的心灵中雕刻出绚丽的花朵。
自尊是人的天性,而孩子们的自尊又最容易被摧毁。这位老师告诉记者: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强烈的自尊,而且这种自尊容不得丝毫忽视。”尊重孩子的自尊,是教育里的至善。巴尔扎克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素质教育的高境界是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不能让孩子在学校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所以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尊重孩子的自尊和人格。
让我再一次对这位“悄悄地让学生举起右手”的老师表达从心里、从灵魂深处油然而生的敬意,尽管新华社的电讯没有点出他的姓名,但我仿佛已经听到了他微笑着对我说:“我的名字叫老师。”也请允许我把新华社电讯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文章的结尾:“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学生:孩子,不会时请高举你的右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慈行三部曲”之一 教育慈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5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