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家是另一个学校:家庭教育思维工具

封面

作者:刘晓

页数:22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60343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家是另一个学校,父母可以是孩子的玩伴、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在家感受到爱和归属感,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点点滴滴皆是教育,但我们身在其中却往往不知其解。如何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学会打破一些惯性思维,纠正一些观念偏差?本书探讨15个家庭教育话题,探讨5个认知转变,聚焦家长普遍关心的5个问题,启发5大类引导,介绍相关的思维工具以及相关的使用模板,帮助各位父母体察教育本真,升级教育思维。

作者简介

刘晓
语言教育学硕士,教育管理学博士,获美国特拉华州校长资格证,美国哈佛大学国际教育认证。被中国多所知名学校聘请为国际教育顾问,曾任美国多所私立学校的教学顾问,参与中英文双语教材编著,现创立公众号“美国双博士爸妈” 和视频号“美国教育图鉴”。 程毅
物理学博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博士后,跨国科技材料公司研发科学家,两个孩子的爸爸。公众号和视频号“美国双博士爸妈”创作者,新浪认证国际教育专家,马拉松长跑、障碍赛、健身爱好者。

本书特色

双博士父母的教育智慧,助力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长的思维工具 家庭教育并不能无师自通,做家长的本领是慢慢练就而成的。
双博士父母用切身经历摸索出一系列家庭教育的思维工具。
围绕15个家庭教育话题,小故事+小插画,教会你如何使用思维工具。

目录

前言

上篇 做父母,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第一章 有娃以后才明白的道理

逆袭传统幸福观

思维工具: 为人父母的价值和意义

家庭教育中的遗憾

思维工具: 少留遗憾的教育

如何定位父母角色

思维工具: 父母角色的四个角度

第二章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睡觉前如何陪孩子聊天

思维工具: 睡前三问

寻找最佳点

装上滑轮的兔子

思维工具: 最佳点

思维工具: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第三章 家庭教育也有顶层设计?

学术成就=未来成才?

改变墙上的影子

思维工具: 家庭教育的顶层设计

给孩子的“优点墙”

思维工具: 家里的“优点墙”

第四章 只盯着孩子,怎么可能成功?

特殊的双面镜

思维工具: 我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做父母的五层境界

思维工具: 父母的五层境界

教育即生长

第五章 放下成见 无为而治

赢在无形中

“隐形”大盗的故事

盲区和未知

思维工具: 家庭教育中的“周哈里窗”

思维工具: 想一想(THINK)

中篇 做父母,直面挑战、躬身入局

第六章 电脑产品到底是福是祸

网络“原住民”

妈妈,我可以玩电脑游戏吗

思维工具: 脑—心—手

电子海洛因的背后

儿子,让我采访你

第七章 谁没有个青春期?

青春期的烦“脑”

乖孩子不能说的秘密

高明的谈判艺术

思维工具: 六招沟通法

给孩子写信

第八章 情绪这个怪兽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思维工具: 事实和观点

“安全岛”

思维工具: “安全岛”

吹灭四十根蜡烛

第九章 时间管理的博弈

什么是时间

思维工具: 您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思维工具: 时间预估

紧急重要,排一排

时间都去哪儿了?

思维工具: 时间日志

思维工具: 8小时的自由时间

第十章 没有目标,将会处处逆风

请问你要去哪儿?

如何成为8%的人?

思维工具: 成为8%的人

做个“聪明人”

思维工具: 成为“聪明人”

下篇 做父母,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第十一章 玩耍—激情—使命

从陪玩开始了解孩子

补充型快乐

思维工具: 陪孩子玩什么?

触摸更高的目标

三个孩子的故事

第十二章 从“为什么”开始,激发内驱力

黄金三圈

如何寻找和培养使命感?

思维工具: 寻找使命感

第十三章 善良是人生的必修课

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麦当劳叔叔之家

第十四章 乐观是最好的礼物

乌云的银边

思维工具: 悲观VS乐观

感谢人生中的“象鼻虫”

乐观,可以学得会

思维工具: ABCDE从危机中寻找契机

第十五章 让孩子做自己真的那么难吗?

是否要霸占导演角色?

翁格玛丽效应

思维工具: 三步改变人生

SOAR让你的优势飞翔

思维工具: SOAR

后 记

节选

后记 2010年的早春,寒风中还夹杂点雪花,天气乍暖还寒,怀孕八个半月的我却浑身燥热。在大家还穿着大棉袄的时候,我穿件T恤都直冒汗,感觉自己要爆炸了,我已经等不及要迎接我的第一个宝贝的诞生了!
自从怀孕以来,我精心选择了十几本育儿书籍。无论中文英文,只要是公认的育儿宝典,我一行行划重点,一页页记笔记,渴望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每天,我逼着自己喝着各种补品,努力实践各种胎教方法,希望宝宝健康和聪明。
终于,经过产房里痛苦的十几个小时的煎熬,我迎来了一声清脆的啼哭!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之前所有的笃定全都消失了,各种迷惘和困惑也随之而来。
一晃十年过去了。大儿子带着小寿星的帽子,我们围坐一桌,庆祝他的生日。程毅精心烘焙了一个草莓蛋糕,小儿子拍打着系在桌边的生日气球,我笑盈盈地举起了相机。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十年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在眼前一一浮现。 本书里提到的十五个主题,是在过去的十年之中,我们痛定思痛的十五个认知的提升。回到前面的“这就是水”的故事,这十五个方面,是我们对于“家庭教育”这个看不见但是十分重要的“水”的思考。
以前常常觉得教育就是知识,但是知识的获取只是过程,并非真正的目的。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理解生活的大智慧。因为知识可以传递,而智慧,需要升华和领悟。决定生命价值的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或者能背下的课文和共识,而是孩子能否真正地思考和睿智地选择。而好的家庭教育会教会孩子如何思考眼前的一切;领悟往往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加重要。用怀特海的话说,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就是完全渗透你的身心的原理。
作为父母,我们有自己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式,以至于我们一直在为了解决问题伤脑筋,却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我们自己才是问题本身。如果我们能够稍微放低自己的姿态,对自我百分之百的确信进行一下质疑,停止我们意识上的一叶障目,那么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以前觉得不可能或者荒谬的事情。也许换一个角度考虑,本身也没有那么不可理喻。教育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默认的设置是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改变原本的自己。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我们觉得自己越是学习,越是觉得自己知道得太少,正所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如果我们能发自内心地真正在乎他人需要,并且每天以无数琐碎的、看似很不起眼的方式为他人付出,这就是最了不起的生活方式!
做父母这个自我反省和学习的过程是终身的,这刚好验证了另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放下成见,虚心地跟孩子一起,抓住一切可能的学习的机会,接纳和吸收新的知识和观点。而这些知识最终都会经过你的沉淀,变成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人,不到生命终止的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有多大潜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亲爱的孩子,我期待着跟你们一起成长的下一个十年!
看着两个孩子手牵着手,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就这么望着他们的背影,幸福而感恩!
程毅博士
刘晓博士
2021年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家是另一个学校:家庭教育思维工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4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