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丽娟
页数:172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68089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时代高效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第一章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课程的理论基础,分别介绍了新时代法治思想理论的构成与特色、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继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课程的理论创新,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依次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理论在高校思政课的落实、高校思政理论课“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探析、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研究、思政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的融合路径;第三章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分别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依次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高校思政课程的科学内涵、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容与特色、高校思政课程的价值与意蕴;第四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依次介绍了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与日常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学方式与方法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究、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五章为高校院校思政课程与教学模式探究,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现状、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体系、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第六章为成人思政教育模式的建设与创新,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成人教育思政教育体系综述、成人教育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成人教育思政教育的专业建设、成人教育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 《新时代高效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内容系统全面,论述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作者简介
黄丽娟女,1981年1月出生,贵州人,法学博士研究生,现任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副教授,高级考评员(职业培训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荣获贵州省优秀共青团干部、贵州省三下乡先进工作者、贵州省首届“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个人荣获贵州省第二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复赛二等奖。从教以来,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多次获奖,被评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贵州省第六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第五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优秀指导教师等。主持并完成贵州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共青团贵州省委重点课题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节 新时代法治思想理论的构成与特色
第二节 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继承与创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发展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课程的理论创新
第一节 新时代“立德树人”理论在高校思政课的落实
第二节 高校思政理论课“以学生为本”教育模式探析
第三节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研究
第四节 思政课程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的融合路径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程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容与特色
第四节 高校思政课程的价值与意蕴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
第一节 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与日常思政教育
第二节 高校思政教学方式与方法创新
第三节 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究
第四节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五章 高校院校思政课程与教学模式探究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现状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体系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
第四节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六章 成人思政教育模式的建设与创新
第一节 成人教育思政教育体系综述
第二节 成人教育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 成人教育思政教育的专业建设
第四节 成人教育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节选
《新时代高效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研究》: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指导思想 1.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指导思想,就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美好生活,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确保大学生未来发展以及人生信仰的重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可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借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政治方向在当代的大学教学体系中,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需要思政工作者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进行强化,从而帮助大学生积极抵御外部势力的侵袭和影响,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2.教育原则的正确性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教育原则的正确性,积极发展党的骨干力量,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具有高效性和科学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学机构,高校应该对大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展和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教育原则的正确性是对当前教学方针提出的更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面对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高校要确保教育策略的有效实施,及时为大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和支持。例如,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导致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动力不足,相关教学机构务必要给予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将教育思想与管控策略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自我鞭策意识,助力学生进行蜕变。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发展理念 1.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其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科学认识,因此思政工作者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拓展教学思维以及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以及发展脉络,逐步引导大学生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国家思想前沿认同感,加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设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目标,培养其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己任的大局意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教学策略,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提升,例如,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演讲活动。在活动中表达对于国家、社会、学校的理解和感悟,凭借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受和理解,发表看法和见解。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误解、问题进行科学的讲解和作答,并对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评定和褒奖。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正处于关键的形成阶段,因此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逐步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思想意识,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自身的精神文化。 3.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标准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无法用分数、成绩来衡量,但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展示和展现。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丰富,是大学生可以终身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思想,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需要学生用一生去衡量。大学生要持之以恒地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付出努力和汗水,不断提升自己的国家认同感,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为毕生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