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能力培养与教学

封面

作者:李孝春著

页数:234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317554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能力培养与教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突出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师范性和实用性;注重紧密联系智力障碍儿童学校的招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避免空洞、烦琐和乏味的理论说教,同时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复,做到突出该书内容的特殊性。  该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智力障碍儿童概述、智力障碍儿童入学问题、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能力培养概述、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能力培养策略、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教学原则、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智力障碍儿童学科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智力障碍儿童生活适应教学。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能力培养与教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国内特殊教育界各位特教专家、教授、学者的一些相关论著和科研成果等,在此深表谢意。

目录

第一章 智力障碍儿童概述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
第二节 智力障碍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第二章 智力障碍儿童入学问题
第一节 培智学校招收智力障碍生的重要性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的入学标准及一般程序
第三节 智力障碍儿童信息的采集
第四节 社会适应能力的测查评定
第五节 分班订立教育与训练目标
第六节 智力障碍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
第七节 家校合力,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入学适应

第三章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能力培养概述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能力的生态评估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能力培养途径——课堂
第三节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能力培养途径——课外

第四章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科学进行学科统整
第二节 灵活创设教学环境
第三节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第四节 精准实施个别计划
第五节 强化社区认知训练

第五章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教学原则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教学原则概述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教学原则

第六章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
第四节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第七章 智力障碍儿童学科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学科教学的备课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学科教学的上课
第三节 智力障碍儿童学科教学的听课与评课
第四节 智力障碍儿童学科教学的说课

第八章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适应教学
第一节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适应教学目标
第二节 智力障碍儿童品德适应教学
第三节 智力障碍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适应教学
参考文献

节选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能力培养与教学》:  (1)依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需求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受其影响产生的有关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已在很多国家的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体现。它们主张开展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智力障碍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生活语文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应该以是否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需要来进行取舍,促进智力障碍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例如,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是从生活自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休闲娱乐等方面来选择,力求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需求。  (2)在教学中融入动态的、发展的生活知识  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他们在适应生活环境改变时面临的挑战更大。因此,语文课堂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反思的。周围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要及时收集周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信息,把它们适时地充实到课堂中来。动态的信息如某某公路开通、社区的变化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儿童如何吸收新鲜事物,以小主人的身份面对生活,自强不息。反思的信息如电视报纸传来的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负面消息,这其中的一些可能会发生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教育引导儿童学会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增强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的能力。  可以看出,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将成为一种干巴巴的、无血无肉的说教,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会使教学成为一种智力障碍儿童难以理解的抽象活动。  2.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丰富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验  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障碍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知识迁移困难,适应行为具有局限性。因此,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融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比让其学会背课文要实用得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进行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1)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会与人交往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们获得交往智慧的直接源泉。智力障碍儿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能够获得与人交往的最直接的经验,从而学会怎样待人接物、怎样与人相处,进而提高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例如,在《有礼貌的儿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教材特点和儿童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力障碍儿童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前向家人告别,再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儿童练习到了学校怎样与教师、其他儿童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儿童。  (2)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祥地。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要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走进儿童的生活,让智力障碍儿童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在人与人自然、和谐的相处中接受教育,促使智力障碍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智力障碍儿童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怎样做人,获得道德素质的提高。  (3)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普遍低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让智力障碍儿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拥有自我保护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课文《公鸡和狼》可以引导智力障碍儿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坏人时向课文中的公鸡学习,镇定机智,敢于与坏人抗争;课文《红绿灯》让智力障碍儿童知道要注意交通安全,对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的记忆,对打电话的实践操作练习都可以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家人和警察求救,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3.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能力  儿童的成长需要儿童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儿童亲自去体验,要体验就要实践。  (1)让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由“接受式”变为“体验式”  要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实践机会,“先体验后学习”,先让儿童主动参与,在充分的实践与体验中找出问题,再在同学、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师讲授语言训练“打电话”后,可以带儿童到办公室,让他们试着给家长打电话,通过实践让儿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儿童的学习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让生活成为儿童的“练兵之地”。  (2)利用多媒体,完善生活化语文课堂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性等特点,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景。例如,在教学《秋天到了》一文时,教师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叶子从树上落下”的情景,让儿童在课堂上感受到秋天落叶的情景,使儿童快速理解课文内容,让儿童记住秋天落叶这一生活经验。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能力培养与教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