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医药学概论

封面

作者:李鸾,张晓霞,任守忠

页数:246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80905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医药学概论》共分三篇,包括绪论、阴阳五行学说、精气血津液与藏象、经络、病因与病机、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中医常用辨证方法、预防与治则;中药基础知识、常用中药、方剂基础知识、常用中成药以及实训。本书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及应用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阐述,以实训项目为载体锻炼学生课程实践能力,并采用二维码形式配备了大量视频资源以丰富教材的内容。《中医药学概论》可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检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相关专业中医药知识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供中医药学及相关行业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学习、培训及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鸾,女,副教授,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教研室主任,并兼任吉林省老年大学中医养生专业外聘教师,吉林省安宁疗护委员。从事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任教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并编写相关教材多部,学生反映良好。并参与国家资源库的建设,拍摄多个视频、动画,数字资源制作经验丰富。

本书特色

本书以建立“互联网+”思维的教材编写理念,构建学习手段灵活、学习方式多元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出版社将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网络增值服务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布置习题、测试,上传PPT课件、习题讲解、慕课教学视频等。同时在书中加入“二维码”或链接形式,做到“扫码看课,码上开课”,扫一扫即可获得相关知识点的详尽视频解析,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本套部分教材选用“活页式”装帧,以活页式为载体,汇集行业专家、一线优秀教师、高水平技术人员指导开发课程,将数字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构建出一种新形态、多维、立体、可视化的教材。

目录

第一节中医药学的发展概况/1

第二节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4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7

第一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

第二节藏象/15

第三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4

第二章病因病机/30

第一节病因/30

第二节病机/34

第三章诊断方法/38

第一节望诊/38

第二节闻诊/41

第三节问诊/42

第四节切诊/45

第四章辨证/48

第一节八纲辨证/48

第二节脏腑辨证/50

第三节气血津液辨证/55

第五章疾病防治/59

第一节预防原则/59

第二节治疗原则/61

第三节治法/64

第六章中药基础/66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和采集/66

第二节中药的炮制/68

第三节中药的性能/72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75

第五节用药禁忌/75

第七章常用中药/78

第一节解表药/78

第二节清热药/84

第三节泻下药/92

第四节祛风湿药/94

第五节芳香化湿药/98

第六节利水渗湿药/100

第七节温里药/102

第八节理气药/104

第九节消食药/106

第十节驱虫药/108

第十一节止血药/109

第十二节活血化瘀药/112

第十三节化痰止咳平喘药/117

第十四节安神药/120

第十五节平肝息风药/122

第十六节开窍药/124

第十七节补虚药/125

第十八节收涩药/132

第十九节涌吐药/133

第二十节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134

第二十一节拔毒化腐生肌药/135

第八章方剂学基础/142

第一节方剂的组方特点/142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与剂型/146

第九章常用方剂及中成药/162

第一节解表剂及中成药/162

第二节清热剂及中成药/166

第三节泻下剂及中成药/173

第四节和解剂及中成药/176

第五节温里剂及中成药/179

第六节补益剂及中成药/182

第七节理气剂及中成药/188

第八节理血剂及中成药/191

第九节祛湿剂及中成药/196

第十节化痰止咳剂及中成药/201

第十一节治风剂及中成药/206

第十二节安神剂及中成药/209

第十三节开窍剂及中成药/212

第十四节固涩剂及中成药/214

第十五节消导剂及中成药/218

第十六节外用剂及中成药/221

附录实训指导/223

参考文献/233

绪论/1

第一节中医药学的发展概况/1

第二节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4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7

第一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

第二节藏象/15

第三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4

第二章病因病机/30

第一节病因/30

第二节病机/34

第三章诊断方法/38

第一节望诊/38

第二节闻诊/41

第三节问诊/42

第四节切诊/45

第四章辨证/48

第一节八纲辨证/48

第二节脏腑辨证/50

第三节气血津液辨证/55

第五章疾病防治/59

第一节预防原则/59

第二节治疗原则/61

第三节治法/64

第六章中药基础/66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和采集/66

第二节中药的炮制/68

第三节中药的性能/72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75

第五节用药禁忌/75

第七章常用中药/78

第一节解表药/78

第二节清热药/84

第三节泻下药/92

第四节祛风湿药/94

第五节芳香化湿药/98

第六节利水渗湿药/100

第七节温里药/102

第八节理气药/104

第九节消食药/106

第十节驱虫药/108

第十一节止血药/109

第十二节活血化瘀药/112

第十三节化痰止咳平喘药/117

第十四节安神药/120

第十五节平肝息风药/122

第十六节开窍药/124

第十七节补虚药/125

第十八节收涩药/132

第十九节涌吐药/133

第二十节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134

第二十一节拔毒化腐生肌药/135

第八章方剂学基础/142

第一节方剂的组方特点/142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与剂型/146

第九章常用方剂及中成药/162

第一节解表剂及中成药/162

第二节清热剂及中成药/166

第三节泻下剂及中成药/173

第四节和解剂及中成药/176

第五节温里剂及中成药/179

第六节补益剂及中成药/182

第七节理气剂及中成药/188

第八节理血剂及中成药/191

第九节祛湿剂及中成药/196

第十节化痰止咳剂及中成药/201

第十一节治风剂及中成药/206

第十二节安神剂及中成药/209

第十三节开窍剂及中成药/212

第十四节固涩剂及中成药/214

第十五节消导剂及中成药/218

第十六节外用剂及中成药/221

附录实训指导/223

参考文献/234

绪论

第一节中医药学的发展概况/1

第二节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4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

第二节藏象/15

第三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4

第二章病因病机

第一节病因/31

第二节病机/35

第三章诊断方法

第一节望诊/39

第二节闻诊/42

第三节问诊/43

第四节切诊/46

第四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49

第二节脏腑辨证/51

第三节气血津液辨证/56

第五章疾病防治

第一节预防原则/60

第二节治疗原则/62

第三节治法/65

第六章中药基础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和采集/68

第二节中药的炮制/70

第三节中药的性能/74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77

第五节用药禁忌/78

第七章常用中药

第一节解表药/81

第二节清热药/87

第三节泻下药/95

第四节祛风湿药/97

第五节芳香化湿药/101

第六节利水渗湿药/103

第七节温里药/105

第八节理气药/107

第九节消食药/109

第十节驱虫药/111

第十一节止血药/112

第十二节活血化瘀药/115

第十三节化痰止咳平喘药/120

第十四节安神药/123

第十五节平肝息风药/125

第十六节开窍药/127

第十七节补虚药/128

第十八节收涩药/135

第十九节涌吐药/136

第二十节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137

第二十一节拔毒化腐生肌药/138

第八章方剂学基础

第一节方剂的组方特点/147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与剂型/151

第九章常用方剂及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及中成药/167

第二节清热剂及中成药/171

第三节泻下剂及中成药/178

第四节和解剂及中成药/181

第五节温里剂及中成药/184

第六节补益剂及中成药/187

第七节理气剂及中成药/193

第八节理血剂及中成药/196

第九节祛湿剂及中成药/201

第十节化痰止咳剂及中成药/206

第十一节治风剂及中成药/211

第十二节安神剂及中成药/214

第十三节开窍剂及中成药/217

第十四节固涩剂及中成药/220

第十五节消导剂及中成药/223

第十六节外用剂及中成药/226

附录实训指导/228

主要参考文献/239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医药学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