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姚晓旭著
页数:240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719146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年来,特殊教育中出现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研究热点。教学策略在教学的全部系统中居于较高层次,所以《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学策略研究》从康复训练的教学策略层面来研究特殊教育,以期为特殊教育中的教育康复增加新的亮点。 第一章对特殊儿童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特殊儿童的概念、类型和心理等内容。正是因为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所以才有特殊儿童教育的不断发展。第二章研究了特殊儿童教育的理念发展从“特殊”到“全纳”的情况,主要包括对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我国对全纳教育的本土化——随班就读,以及随班就读家庭参与特殊儿童康复等。第三章是对我国随班就读的继续研究,包括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以及资源教室和个性化教育计划等。第四章从教育和康复的整合角度对特殊儿童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包括特殊教育课程、康复课程与个别化教育教学联结的教育康复整合课程三种可操作模式。第五章对这种教育康复整合教学活动及其实施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有教育、康复各自行事的单一模式和教育康复融合模式及教育康复深入整合三种模式,本章给出了后两种模式的范例。第六章至第十章从教育康复角度对盲教、聋教、智障教育等教学和沟通策略进行了研究。
目录
第一节 特殊儿童概念界定
第二节 特殊儿童类型分析
第三节 特殊儿童的心理
第二章 特殊儿童教育从“特殊”到“全纳”
第一节 特殊儿童需要的满足——特殊儿童学校教育
第二节 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全纳教育与随班就读
第四节 随班就读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康复
第三章 特殊儿童教育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
第二节 随班就读的班级管理
第三节 资源教室方案及管理
第四节 个性化教育计划
第四章 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课程
第一节 特殊教育阶段性课程
第二节 康复课程
第三节 个别化联结的教育康复整合课程
第五章 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整合教学活动实施
第一节 教育康复整合教学的历程
第二节 教育康复深入整合的课程与教学
第六章 特殊儿童早期康复训练中多种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节 蒙台梭利教学法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第二节 奥尔夫教学法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第三节 感觉统合训练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第四节 箱庭疗法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第七章 盲教育康复训练策略
第一节 盲校教学及其策略
第二节 盲校教学法
第八章 聋教育康复训练策略
第一节 提高5~6岁聋儿认知发展能力的策略
第二节 提高学前聋儿语言理解能力的策略
第三节 运用绘本提高聋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第四节 培养学前聋儿分享能力的策略
第九章 智障教育康复训练策略
第一节 虚拟视频在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交互式教学法在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图像组织策略在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 特殊儿童沟通与交往策略
第一节 特殊儿童沟通与交往的原则
第二节 视觉障碍儿童沟通与交往的策略
第三节 听觉障碍儿童沟通与交往的策略
第四节 智力障碍儿童沟通与交往的策略
参考文献
节选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学策略研究》: (一)座位的安排 在有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管理中,随班就读学生的座位安排是需要特别考虑的。如果随班就读的学生是有听力障碍的,要根据学生的听力情况来安排座位。如果学生戴助听器,首先要了解学生所戴助听器的类型。一般说来,助听器的有效距离是2米左右,如果学生双耳都戴有助听器,要安排在中间靠前的座位,便于发挥助听器的作用,同时也便于学生看清教师说话时的口型;如果是单耳戴助听器或者是植入了电子耳蜗的学生,要安排在中间位置或者安排在能保证将戴助听器耳靠近教师讲台的一侧,防止“头影效应”(头影效应是指未佩戴助听器的听力受损的耳朵,由于头颅对声音的传播会有阻隔和衰减作用,听不见或很难定位声音的来源),提高电子耳蜗的清晰度。如果学生佩戴的是调频助听器,因为调频助听器的有效范围是15~30米,那么就不必强求一定要坐在前面,只要能让学生看清教师的口型就可以了。同时,教师上课时要注意避免背对听力障碍的学生讲话,因为有些听力补偿不好的孩子,更多地依赖看教师的口型来理解所说意思。教师讲到关键的词语时可适当放慢速度、口型略有夸张,还要避免一边走路一边讲话,以免影响听力障碍学生对声音的接收。 对于有视力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在座位安排上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安排在前排居中位置,以方便学生看到板书和挂图;如果学生有需要的话,座位上方最好安放一盏台灯,但是对于因为白化病而视力下降的学生,则不能使用台灯,强光对他们的视力不利。另外,由于视力障碍的学生常常需要使用助视器,如放大镜等,加之学生视力不好,这些学生的课桌最好是专用的,课桌的前方、左右方装有挡板。对于有智力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在安排座位时也需要特别细心。一般要安排在教师容易照顾到的地方或者安排在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旁边,另外他们的座位要尽量远离门窗,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二)课前准备 1.听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 听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课前预习、检查助听器等。听力障碍学生的课前预习主要是熟悉教材,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这对于以“看话”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听障学生尤其重要。听障学生课前熟悉教材的一般做法是以下几点。 (1)通读浏览,对教材内容有个大体印象。 (2)画出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注上字音,揣摩词义。 (3)画出教材中不理解的内容,上课时留心教师的讲解或指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听障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方式加注到教材空白处、增强听课(看课)的目的性。 (4)如果教材与学过的旧知识密切相关,必要时复习旧知识,做好铺垫。对于低年级听力障碍学生应由家长给予预习指导,培养其预习习惯与预习方法;高年级听障学生应自己预习,家长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提醒。 助听器是听障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必要工具,因此要保持助听器良好的工作状态。家长和教师应在学生上学前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简便有效的做法是以下两点。 (1)五音测试。让听障学生戴好助听器后,在其背后1米远处用平常说话的音量每隔5秒左右逐一发出a-、u-、i-、s-、sh-的呼读音(这5个音的频率在500~4000赫兹,基本覆盖了语言频段)。如果对这5个音听障学生都能听得清晰,说明助听器工作良好。 (2)语言测试。让听障学生戴好助听器后,在其背后1米远处用平常说话的音量说几句话,如叫学生的名字、说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每说一句后让其复述,如果学生复述正确,说明助听器工作良好。 同时在课前,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帮助听障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听障学生由于沟通交流的不便,有时会对上学产生畏惧感,有些年幼的学生不愿上学,背起书包就哭闹;有的听障学生因听力问题,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却不敢提问;有的学生一到上课或考试就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留心听障学生的表现,在课前及时疏导,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2.视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 视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除了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外,还要求教师为视障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工具、助视器和学习材料。自制和改造教具、学具。视障学生所需的学习工具一般包括用于盲文书写的盲字板、盲字笔和盲文纸。助视器有近用助视器、远用助视器、手持放大镜阅读器,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准备台灯、大字作业本、粗笔等。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为视障学生自制和改造教具和学具。比如,为低视力学生制作大字卡片、大字试卷,为盲生录制有声读物,在普通教具上贴上一些可摸触的标志,等等。 3.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 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心理准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首先是学习目的的教育与学习动机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创造一些让他们成功的机会,以表扬鼓励为主。其次是做好预习,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指导,助学伙伴和家长要具体辅导,缩小与普通学生的差距。最后是物质方面的准备,除了一般的学习用品以外,还要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准备专用的学具、工具、材料等。比如,让学生做折纸练习时,就要为智障学生多准备一些,以便他们弄坏了纸张以后,还有充足的纸张可以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