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词基驱动的晋语构词与音系交互模式

封面

作者:王晓培

页数:277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1002187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晋语区方言构词手段丰富,在不同的构词过程生成的词在语义、音系上呈现出系统差异,这使得该区方言的词库内部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本书全面、细致地梳理了晋语方言区平遥话、盘上话和神木话构词过程中的音系现象,采用非线性音系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并参考语义、音系和能产性三项标准,从方言的多样性中寻求有规律的共性,在生成语法的理论体系中讨论晋语方言构词和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提出适用于晋语的词基驱动的构词与音系交互模式。

作者简介

王晓培,女,河南新乡人,南开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系学和形态学理论,尤为关注汉语方言中形态与音系的交互现象,以及声调语言中非串联式构词法的类型学意义。博士论文《词基驱动的晋语构词分层模式:来自晋语区方言的证据》获南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中国语文》《方言》等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和班图语非串联式构词的对比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基于汉语(晋语)事实,为汉语构词过程和音系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作者将理论与具体语例相结合,通过分析晋语构词与音系之间的互动模式,提出参数化的理论模型,以提醒学界关注汉语中复杂的构词-音系交互现象,能够为词库音系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汉语构词音系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晋语之于构词-音系接口研究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晋语构词与音系交互的理论问题
第二章 形态与音系交互关系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生成语言学之词库研究
第二节 标准词库音系学框架内的汉语词库研究
第三节 形态与音系互动的两种分析方法
一、词库音系学:层面排序假设
二、关注结构表达的分析方法
三、语段理论
四、词根层面与词层面的区分——从SPE到词内语段理论
第四节 词基驱动的构词与音系交互模式
一、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假设和词内语段理论
二、修正后的词基驱动的词库分层模式
三、语段的循环拼出与模块化的PIC理论
四、音系模块的再调整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晋语区方言构词特点
第一节 词库内词汇的分类
第二节 词库内构词操作的分类
一、词基的形态范畴
二、语义的组合性和音系变化的可预测性
第三节 双重表现的词缀
第四节 构词操作之间的馈给关系
第五节 重叠构词的实质
一、重叠作为特殊的加缀法
二、重叠作为特殊的复合法
三、晋语中的重叠构词
第六节 双音节复合词的结构类型与音系形式
第四章 辉县盘上话构词与音系的交互模式
第一节 盘上话音系和变调过程
一、盘上话音系
二、入声的舒化
三、上上连读变调
第二节 盘上话的构词操作和构词音系
一、加缀构词
二、变韵变调构词
三、复合构词
四、重叠构词
第三节 盘上话构词层面的区分
一、词根层面与词层面的区分
二、上上变调规则的(非) 循环性
三、双音节复合词的轻声
四、圆唇同化过程与两类圪头词
第四节 构词层面之间规则的动态移动
一、分属两个构词层面的词缀
二、上声变调规则的形态化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平遥话构词与音系的交互模式
第一节 平遥话的构词操作
一、加缀构词
二、重叠构词
三、复合构词
第二节 平遥话构词过程中的声调变化
一、平遥话单字声调系统和底层声调系统
二、双音节词中的三类变调模式
三、AB子式、ABB式三音节名词的变调模式
第三节 平遥话重叠构词的实质
一、名词AA式、ABB式重叠
二、动词AA式重叠
第四节 平遥话构词层面的区分
一、词根层面与词层面的区分
二、词根层面构词与B类变调
三、词层面构词与A类变调
四、复合词的两类变调模式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神木话构词与音系的交互模式
第一节 神木话的声调系统和变调过程
一、阴平和上声的关系
二、入声变调
三、声调制约条件:最LL
四、神木话的轻音调和轻声调
第二节 神木话构词层面的区分
一、词根层面与词层面的区分
二、词根层面的构词操作和音系过程
三、词层面的构词操作和音系过程
四、分属两个层面的构词操作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理论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译名对照表
图表目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词基驱动的晋语构词与音系交互模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