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论集

封面

作者:郑伟主编

页数:299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751153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变论集》为2015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演化与计算研究中心(筹)主办的“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变”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郑张尚芳、游汝杰、朱晓农、陶寰、郑伟等24位语言学专家学者撰写的21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覆盖了对吴语、闽语、湘赣粤桂等地的方言,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方言的语音与音系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变化,很有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郑伟,1979年生,江苏常州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语言学》执行主编,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音韵学、方言学、汉语史的研究。

相关资料

方言分区跟音位归纳一样,有多种可能性,方言区划和界限并非绝对。从词汇、语音等不同角度分出的边界可能不一样。调查边界方言时,从方言本身的过渡性、边缘性考虑,应注意调查的方法,单字调查和词汇调查最好都要使用,因为单字音往往会表现出边界性,词汇音则通常更“本土”;文读音会更倾向于表现出边界性,白读音则会更多地反映本地方言的典型特征。
—— 郑伟

本书特色

从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1928)算起,汉语方言的调查与研究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已发表的方言描写、分区、历史、接触等方面的论著不计其数。但对边界方言的共时描写及其演变、方言边界性(/边缘性/过渡性)的具体表现、边界方言研究的理论价值等问题,尚未引起充分关注。《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变论集》首次对该论题做了全面探讨,研究对象涵盖吴、闽、粤、客、湘方言及北方官话、晋语、湘南土话等;内容方面,除了结合方言实例,对方言接触等问题进行理论阐述,也有对某个或某一区域方言的声、韵、调等音节结构成分进行描写或探源等;研究方法多样,既有传统描写与比较,也有田野语音的实验分析与统计、建模等。
本书为2015年8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演化与计算研究中心(筹)主办的“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变”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郑张尚芳、游汝杰、朱晓农、陶寰、郑伟等24位语言学专家学者撰写的21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覆盖了对吴语、闽语、湘赣粤桂等地的方言,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方言的语音与音系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变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郑伟 关于边界方言与方言边界(代前言)
郑张尚芳 皖南方言中强送气弱通音声母的分布及变异
游汝杰:江苏省溧水县方言述略
朱晓农、朱瑛、章婷:边缘吴语:通泰方言案例
陶寰:苍南蛮话的浊音声母及相关问题——兼论方言接触中的他控音变
凌锋:作为边界方言的中心城市方言——以上海市区方言浊擦音现状分析为例
沈瑞清:上海话异读的语义限制与语音偏好——涌现音系学的视角
盛益民:浙江古严州府和杭州府交界地带的富阳东梓关吴语
张梦翰:从吴语古阳声韵韵尾的分布推测移民路线
史濛辉:苏州方言中的官话成分
郭必之:大田前路话在闽语中的位置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吴瑞文:论祭、支两韵在闽语中的分合关系及其拟测
覃远雄:桂北平话的声调及其演变
庄初升:兴国县潋江方言组和t组声母的来源及相关问题郑伟 关于边界方言与方言边界(代前言)

郑张尚芳 皖南方言中强送气弱通音声母的分布及变异

游汝杰:江苏省溧水县方言述略

朱晓农、朱瑛、章婷:边缘吴语:通泰方言案例

陶寰:苍南蛮话的浊音声母及相关问题——兼论方言接触中的他控音变

凌锋:作为边界方言的中心城市方言——以上海市区方言浊擦音现状分析为例

沈瑞清:上海话异读的语义限制与语音偏好——涌现音系学的视角

盛益民:浙江古严州府和杭州府交界地带的富阳东梓关吴语

张梦翰:从吴语古阳声韵韵尾的分布推测移民路线

史濛辉:苏州方言中的官话成分

郭必之:大田前路话在闽语中的位置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吴瑞文:论祭、支两韵在闽语中的分合关系及其拟测

覃远雄:桂北平话的声调及其演变

庄初升:兴国县潋江方言组和t组声母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夏俐萍:湘南土话帮、端系声母的特殊读音

黄玉雄:都斛话咸摄深摄的读音层次与四邑方言的性质

邹晓玲:凤凰县沱江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类型与层次

张吉生、杨一凡:晋豫边界鹤壁地区“子”变韵的音系理据

刘泽民:从音类格局看方言接触导致的音系演变

王为民:汾河片中原官话梗摄三四等白读的早期形式

吴永焕:接触与汉语方言声调的演变

郑伟:入声音节在方言接触中的表现

后记信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论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9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