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云鹏
页数:21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307428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通过对我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发现我国专业博士教育日趋成熟,但培养模式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招生考试相对局限、课程数量少、跨学科性不足、方法课少、教学实施与哲学博士混用、科研训练不足、专业实践缺乏、导师指导个性化程度低、毕业考核于哲学博士趋同、保障体系不健全,校外力量难以进入。在分析我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路径。
本书特色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决策者和管理者、研究生教育研究者、研究生
目录
CONTENTS
前言
缩略语表
绪论 1
第一章 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理念与系统 19
第一节 理论基础 21
第二节 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系统 27
第二章 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的历史回溯 37
第一节 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9
第二节 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47
第三章 国外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嬗变 51
第一节 美国专业博士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53
第二节 英国专业博士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61
第三节 澳大利亚专业博士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71
第四节 专业博士学位的代际嬗变 76
第四章 专业博士教育的规律 99
第一节 世界博士教育的转向 101
第二节 典型案例 109
第五章 我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 125
第一节 研究设计 127
第二节 研究数据分析 129
第六章 我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创新 141
第一节 我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143
第二节 创新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的路径 159
第七章 结论 181
附录 195
附录1 专业博士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195
附录2 访谈提纲 201
后记 204
节选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激励着各行各业争创一流。在新时代,我国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愈加迫切,对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卓越人才的渴求愈加强烈。博士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其培养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能够达到的程度和水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发展专业博士教育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优先选择,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对更多教育机会、更高学历追求的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对知识技能(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程度、入职门槛及晋升门槛也越来越高。已经比较专业化的职业需要的往往不是学术型理论工作者,而是具备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工作者,这就需要高质量的专业型博士教育与之相适应。 197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七八年研究招生工作安排意见》,我国研究生教育恢复招生。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相继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就当前来说,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点,博士研究生教育依然保持相对谨慎发展的态度。历史上,我国有三次意义重大的专门讨论和决策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会议。2013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①,提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的新思维,突出了对设置和发展专业学位的重视。2014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要求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②,首次提出国家和各高校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学科类别的研究生分别制定针对性强的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会议规定学位授予单位是质量保证的第一主体,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要基于学位的不同的属性和培养目标。这种实事求是、务实的质量观非常重要,需要长期坚持并全面贯彻落实。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完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③,促进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这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教育发展的重要遵循。这三次重要的研究生教育专题会议凸显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使其日益成为政策制定和学界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专业学位作为一个学位类型,现已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20年印发的《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该意见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面向”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思路,即“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该方案提出要按照需求为导向、尊重规律,协同育人、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发展机制,优化规模结构,夯实支撑条件,全面提高质量,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该方案还提出到2025年,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我们可以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处于专业学位体系顶端的专业博士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高质量发展专业博士教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背景下,优化专业博士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博士教育质量成为非常紧迫、重要的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现实中,专业博士教育越来越重要,其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专业博士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理论研究缺乏是一个主要原因。要想科学合理地发展专业博士教育,就必须全面掌握专业博士学位的本质属性,掌握专业博士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创建专业博士培养模式,并使之与社会需要和学校实际相契合,这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专业博士教育是相对较新的教育类型,专注于专业博士教育研究的学者非常少,相关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使得一些专业博士实施机构或凭经验办学,或照搬哲学博士教育模式,造成偏差。 本书以专业博士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系统要素、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以此构建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系统模型,并以系统论的理论视角分析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系统的架构与内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本书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专业博士教育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专业博士教育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个专业博士教育发达国家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过程、基本特点及经验,从中发现国外专业博士三代培养模式的嬗变规律、背后的原因,以及发展演变带来的教育变革及其成效。本书系统研究了由专业博士培养的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科研训练、专业实践、导师指导、毕业考核、保障体系等九个要素构成的专业博士培养模式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了国外三代专业博士培养模式中核心要素的主要特征。本书通过分析世界博士教育目的转向、结构变化、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等,结合三个专业博士的典型案例,来探讨专业博士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专业博士培养模式中现状、存在的问题。这些理论上的探讨都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当前我国专业博士教育实施过程中相对缺乏的,希望研究中的观点可以为政策制定、理念转变、实践变革提供依据。 (二)现实价值 在我国,相对于哲学博士学位,专业博士学位是新生学位。相对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专业博士教育发达的国家,我国专业博士教育还不成熟,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面对问题时往往缺乏好的解决思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都非常必要。本书在中外专业博士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专业博士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对我国专业博士教育进行较为充分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我国专业博士培养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针对我国专业博士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对解决我国专业博士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我国的专业博士培养模式、科学设计新的专业博士学科专业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和参考意义,期望为专业博士教育实施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现状 伴随着专业博士教育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专业博士教育及其培养模式展开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专业博士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这类研究集中于专业博士教育的目的、语境、动力、趋势、内外部关系等。专业博士要对所从事的专业实践领域做出独最性贡献。专业博士教育的语境,在当代话语的不同领域内,不仅要考虑专业博士教育的制度观念,而且要考虑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制度观念。知识生产模式理论是分析专业博士教育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工具,知识生产模式2成为专业博士教育兴起的动力。针对专业博士学位定位不清、特色不明的问题,国外进行了持续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变革。多数学者主张两种学位分类发展,也有学者主张取消专业博士学位或其中的一部分,但也有学者反对绝对区分两种博士学位。哲学博士和专业博士两种学位双轨并行,既有利于学术性学位的发展,也有利于专业博士学位教育专注于培养实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