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天芳
页数:336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32329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中医辨证论治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概况;第二章概述辨证的方法,主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第三章介绍中医治则、治法与方剂基本知识;第四章是将中医诊断学中的“辨证”部分与方剂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八纲和气血津液辨证为纲,结合方剂学中的“八法”和具体处方方法,分成表证、半表半里证、表里同病证、虚证、实证、寒证、热证、气证、血证、水湿证、痰证十一大类,介绍证候辨识、立法原则处方方法及例方;第五章介绍辨证论治思维的方法与步骤、中医病历书写及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论治。
作者简介
王天芳,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主任,教授,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先后主持与承担部局级及第一最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作为牵头人,承担国家科技部973和”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各1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5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相关教材10余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辨证
二、论治
第二节 中医辨证论治学发展史
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魏晋隋唐时期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病因病机专著的产生
三、宋金元时期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四大医学流派对辨证论治理论的贡献
四、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兴起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日趋完善
五、近代和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辨证方法概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二节 病因辨证
一、六淫、疫疠辨证
二、七情、饮食、劳逸辨证
三、外伤、虫积辨证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第四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五节 六经辨证
一、六经病证的分类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的分类
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第七节 三焦辨证
一、三焦病证的分类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第八节 经络辨证
一、十二经脉病证的特点
二、奇经八脉病证的特点
第三章 治则、治法与方剂
第一节 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三、扶正祛邪
四、正治、反治
第一节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辨证
二、论治
第二节 中医辨证论治学发展史
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魏晋隋唐时期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病因病机专著的产生
三、宋金元时期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四大医学流派对辨证论治理论的贡献
四、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兴起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日趋完善
五、近代和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辨证方法概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二节 病因辨证
一、六淫、疫疠辨证
二、七情、饮食、劳逸辨证
三、外伤、虫积辨证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第四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五节 六经辨证
一、六经病证的分类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第六节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的分类
二、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第七节 三焦辨证
一、三焦病证的分类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第八节 经络辨证
一、十二经脉病证的特点
二、奇经八脉病证的特点
第三章 治则、治法与方剂
第一节 治则
一、治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三、扶正祛邪
四、正治、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