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公维志主编
页数:286页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32157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脾胃病辨证/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共分八章,论述了脾胃病各种证型分属于哪些疾病,每个疾病均标明概念、临床表现、证机概要、治法、方药,以及临证用药加减。每节后均有小结,对于临床辨治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节 脾
第二节 胃
第二章 脾病
第一节 脾气虚证
第二节 脾虚气陷证
第三节 脾不统血证
第四节 脾阳虚证与脾阴虚证
第五节 寒湿困脾证
第六节 脾虚痰浊瘀血证
第七节 湿热蕴脾证
第三章 胃与胃肠病
第一节 胃气虚证、胃阳虚证与寒饮停胃证
第二节 胃阴虚证
第三节 胃热炽盛证
第四节 外邪、饮食、瘀血犯胃
第五节 胃肠结(湿)热证
第六节 食滞胃肠证与寒滞胃肠证
第四章 脾胃病
第一节 脾胃阳虚证、脾胃气虚证与脾胃虚寒证
第二节 脾胃虚弱证
第三节 脾胃阴虚证与脾胃不和证
第四节 脾胃湿热证
第五节 痰湿内阻脾胃证
第五章 肺胃病
第一节 肺胃热盛证
第二节 肺胃阴虚证
第六章 脾肺病
第一节 脾肺实证
第二节 脾肺气虚证
第七章 肝脾与肝胃病
第一节 肝脾实证
第二节 肝气犯胃证
第三节 肝郁脾虚证与脾虚肝旺证
第八章 心脾病
第一节 心脾积热证
第二节 心脾两虚证
附录 脾胃病常用方剂
节选
《脾胃病辨证/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丛书》: 8.上胞下垂(脾虚气弱) 上胞下垂是指上胞肌乏力不能开,以致睑裂变窄,掩盖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响视瞻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上睑下垂。 《中医眼科学》分为先天不足、脾虚气弱和风痰阻络证。 【临床表现】上胞提举乏力,掩及瞳神,晨起或休息后减轻,午后或劳累后加重;严重者,眼珠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全身常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吞咽困难等。舌淡苔薄,脉弱。 【证机概要】脾虚气弱,清阳不升,胞举无力。 【治法】升阳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中重用黄芪以增补气升阳之功;若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者,加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以益气温中健脾。 9.圆翳内障(脾气虚弱) 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 《中医眼科学》分为肝热上扰、肝肾不足和脾气虚弱证。 【临床表现】视物模糊,视力缓降,或见晶珠混浊,视近尚明而视远模糊等;伴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证机概要】脾虚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营晶珠,或脾虚水湿不运,上犯晶珠。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若大便稀溏者,宜加薏苡仁、白扁豆、车前予以利水渗湿;纳差食少者,加山药、神曲、鸡内金、薏苡仁等以补脾和胃渗湿。 10.鼻渊(脾气虚弱) 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西医学的鼻窦炎症性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分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肺气虚寒和脾气虚弱证。 【临床表现】鼻涕白黏或黄稠,量多,嗅觉减退,鼻塞较重,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困乏力,面色萎黄,头昏重,或头闷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检查见鼻黏膜淡红,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嗅沟或鼻底见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证机概要】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湿浊上犯,停聚鼻窍。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共为四君子汤,以补脾益气;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健脾渗湿,芳香醒脾;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若鼻涕浓稠量多者,可酌加陈皮、半夏、枳壳、瓜蒌等;若鼻塞甚者,可酌加苍耳子、辛夷花;若涕中带血者,可酌加白茅根、仙鹤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