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秦汉区域文化研究

封面

作者:王子今

页数:54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102399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秦汉时期各地区文化的异同。上编把秦汉文化区域划分为关中区、齐鲁区、赵地区、燕地、滨海区、江南区、河洛区、北边区、巴蜀区、陈夏区、梁宋、合肥寿春、西南夷区、南越区、西北区等十五个文化区,分别论述了各文化区不同的人文社会风貌和民俗文化构成,比较全面分析了当时最主要的颇具代表性的区域文化特征。中编论述了秦汉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及区域传统文化的成因,认为主要是文化传统、交通地位、人才分布、乡土意识文化节奏、游侠儒士等人群、人口流动等原因,促成了秦汉时期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并为秦汉时期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下编涉及秦汉王朝的区域文化政策,认为当时的区域文化政策有着区域差异,这与当时的政治活动如削藩、改制、文化政策等有重要关系,也与流民、救荒和交通策略等有关。

作者简介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匈奴经营西域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学术专著。

本书特色

一、从历史地理、文化史、政治史等多方面角度,准确客观地叙述秦汉时期各个文化区域的特征和历史作用,全面把握区域文化与统一文化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取得了颇有开创性的成果,对秦汉史及历史地理等相关领域研究学者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本书对秦汉时期区域文化的研究,并非一种静态的描述,而是借助交通地理的相关背景和资料,说明秦汉区域文化之间的动态联系、区域文化与中央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中央对区域文化的政策等,使得本书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三、本书既是一部对历史研究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经典著作,也可以成为一般读者了解秦汉时期区域文化乃至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演进的重要读物。
四、此次增订,补入相关文章共9篇,分别为燕地的文化坐标地位,梁宋地区的商路,合肥寿春“一都会”,汉中与汉文化的发生和发育,“徐州”“彭城”的交通地位,“沛谯”英雄的两次崛起与汉王朝的兴亡,秦汉时期政治危局应对的交通控制策略,秦汉边政的方位形势:“北边”“南边”“西边”“西北边”,“东南一尉,西北一候”。增订内容超过10万字。

目录

前言

绪论秦汉文化的一统风格与区域特色

上编秦汉时期的基本文化区及其文化风貌

一、长安五陵的文化繁荣与关中区文化领导地位的形成

二、齐鲁文化的风格与儒学的西渐

三、赵地社会文化的特色

四、滨海文化区与滨海文化

五、江南文化的历史进步

六、河洛文化区的历史地位

七、北边区的军事文化

八、巴蜀文化及其与关中文化的特殊关系

九、陈夏地区的文化成就

十、西南夷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

十一、南越文化的个性

十二、西北边地的文化中介作用

中编秦汉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区域文化传统的历史基因

一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秦汉人才的区域分布

一四、“衣绣夜行”遗憾与“马革裹尸”壮心:秦汉时人的乡土意识

一五、“楚人剽疾”与“齐俗舒缓”:文化节奏的区域比较

一六、游侠的文化足迹

一七、儒风的流布

一八、交通与秦汉文明

一九、人口流动与文化交融

下编秦汉王朝执政集团的区域文化政策

二〇、秦政的区域差异

二一、“削藩”事业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意义

二二、王莽”分州定域,以美风俗”的努力

二三、河南帝城·南阳帝乡

二四、秦汉帝王的文化行迹与文化视野

二五、关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二六、两汉的流民运动与政府的流民政策

二七、两汉救荒运输及其历史文化意义

后记

图表目录

主要参考书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秦汉区域文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2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