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泰缅“死亡铁路”研究

封面

作者:刘超

页数:424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2142662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泰缅“死亡铁路”与南京大屠杀及巴丹“死亡行军”一道,被称为“日本远东三大暴行”。在1942年6月至1943年12月这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有超过6万名盟军战俘和20万名东南亚劳工被强行征召,在泰缅边界的原始森林和崇山峻岭间筚路蓝缕、日夜劳作。日军除肆意增加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之外,还无视《日内瓦公约》,采取供给、肢体残害、人格侮辱、中止救治等手段对战俘及劳工群体进行大规模迫害,最终造成1.2万多名战俘及数万名劳工的死亡,也给幸存者带来了无尽的心理创伤。战后,由于日美同盟的关系,这段历史被刻意掩盖,泰缅铁路反倒成了日本美化侵略战争的口实。有鉴于此,作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本书对铁路修建过程中日军的战争罪行及战俘群体的各类“弱者的反抗”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求在揭露史实的基础之上驳斥日本是“大东亚建设者”的谬论

作者简介

刘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思想史与文化史。出版The Matrix of Modern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Manchukuo Literature from 1937 to 1941等中英文专著两部,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Cultura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本书特色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强抗日战争研究,并在新加坡强调海峡两岸“共享史料,共写史书”。“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丛书的出版,正是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系列指示在学术研究上的体现。本丛书着力于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关系、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战的关系,以及对民族战争及全民抗战的认识,强调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工农商学兵、海外华侨共同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坚持把学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强调原创性、学术性、权威性,不做“发展史”研究,针对抗日战争若干专题,在掌握大量国内外第一手史料基础上,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框架体系、学术观点上有较多的创新,以进一步推动抗战历史研究。

目录

导论

一、 铁路修建的基本情况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及对象

第一章泰缅铁路的修建背景

第一节修建铁路的原因

一、 泰缅之间交通道路情况

二、 “大东亚纵贯铁路”构想的出现

第二节修建铁路的前期工作

一、 修建构想的实现

二、 建设计划的具体安排.

第二章劳动力来源及其运送过程

第一节征用战俘和强制募工

一、 日军

二、 盟军战俘

三、 亚洲民夫

四、 日军的诱骗手段

五、 铁路开通后的劳动力

第二节运输途中的非人待遇

一、 地狱船

二、 运牛车

第三章泰缅铁路的建造

第一节恶劣的施工条件

一、 恶劣的地理环境与气候

二、 铁路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缺乏

第二节工程环节及其实施经过

一、 修建沿线营地

二、 开辟工程

三、 修建铁路

第四章罪恶集中营

第一节以集中营为中心的劳动组织形式

第二节集中营中的等级秩序和惩戒机制

第三节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 住宿条件、公共卫生设施

二、 服饰衣物

三、 食物供给

四、 疾病与医疗

第四节日军的日常暴行

一、 精神折磨

二、 肉体酷刑

三、 朝鲜看守的暴行

四、日军虐俘的原因

第五章受害者的求生手段

第一节群体内部救济与互助

一、 战俘内部的摩擦

二、 军官的奉献

第二节利用“弱者的武器”展开反抗

第三节战俘同劳工间的交往互动

一、 业余时间

二、 生存信仰

三、 战俘社区

第六章泰缅铁路的影响

第一节1943—1945年泰缅铁路建造后续

第二节事件亲历者的精神创伤

第三节战后日本的美化宣传及其批判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泰缅“死亡铁路”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0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