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研究

封面

作者:胡王云

页数:214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95049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气候变化公约框架外广泛存在的一种国家气候合作机制,即“气候俱乐部”,整理了正在运行的113个和已经终止的3个气候俱乐部的相关信息,通过“基础理论—基本假设—逻辑框架-实例验证”的技术路径,评估了现存各类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强弱,就影响气候俱乐部有效性的两个核心假设自变量——俱乐部产品规则和外部网络关系进行了因果链分析和验证,并运用社会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气候俱乐部外部镶嵌程度,尝试对传统国际政治关系学研究方法进行拓展。最后就如何优化气候俱乐部的功能以及中国如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通过气候俱乐部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分析总结,期望对中国的气候政策制定提供有用的参考。

作者简介

胡王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院长助理、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全球可持续发展与气候治理研究。2019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著有《国际联盟》,参与编撰《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百年大事长编》,在《中国国际战略评论》中文版、英文版,《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日本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曾参与多个国家重大决策支撑研究项目和省部级专项,是《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项目组成员和《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研究特别报告》首席作者之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00

二、选题意义0

三、文献回顾0

四、对于气候俱乐部有效性的解释框架和初步假设0

五、研究方法与本书结构0

六、本书的创新与研究难点0

第一章

气候俱乐部概述

第一节气候俱乐部兴起的背景0

一、“自上而下”全球气候治理的困局0

二、美国“另起炉灶”的国际气候合作策略0

第二节气候俱乐部的概念范畴与分类0

一、气候俱乐部的概念与四项界定标准0

二、按产品属性分类:布坎南俱乐部与准俱乐部0

三、按主要功能分类:对话论坛和执行团体0

第三节气候俱乐部的优势与潜在不足0

一、聚合少数关键国,谈判效率高0

二、专注具体问题,推动试验式治理0

三、激励自愿行动,防止搭便车0

四、气候俱乐部的潜在不足0

·00·

目录·00·

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研究

第二章

气候俱乐部的发展状况及有效性

第一节气候俱乐部的发展历程与当前格局0

第二节气候俱乐部的实际表现:有效性界定及评估0

一、国际机制有效性的研究视角与概念内涵0

二、气候俱乐部框架下行为变化的研究范畴0

三、气候俱乐部有效性的评估指标与评价体系0

第三节现有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及其差异0

一、有效性高的气候俱乐部:调整俱乐部内、外行为体的行为0

二、有效性较高的气候俱乐部:俱乐部内、外影响不均衡0

三、有效性较低的气候俱乐部:内部有效性不足、

外部有效性稍弱0

四、有效性低的气候俱乐部:对行为体缺乏实质性影响0

第三章

气候俱乐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内生变量:气候俱乐部有关产品供给与分配的规则

及其明确性

一、自下而上气候治理的关键:行动规则的明确程度

二、气候俱乐部的产品供给及其规则

三、气候俱乐部的产品结构、配置及其规则

第二节外生变量:气候俱乐部的网络镶嵌程度

一、全球治理扁平化、网络化

二、扁平化网络结构中的制度关系及其影响

三、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网络镶嵌概念:中心度与连带

第三节现有气候俱乐部的产品规则和网络镶嵌性及其影响

一、产品规则明确且网络镶嵌度高的气候俱乐部

二、产品规则比较明确但网络镶嵌度比较低的气候俱乐部

三、产品规则比较模糊但网络镶嵌度比较高的气候俱乐部

四、产品规则模糊且网络镶嵌度低的气候俱乐部

总结

本书的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

二、俱乐部产品规则、外部网络关系与气候俱乐部有效性的相关性

三、提高气候俱乐部有效性的直接途径:俱乐部设计

四、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节选

绪论自20世纪9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演变为全球政治问题并开启全球谈判的历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一个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后文简称UNFCCC)为核心的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制度,但有关UNFCCC框架下具体机制和后续协议的全球性多边谈判却一直进展缓慢、难有突破。全球性多边气候谈判的高度复杂性也促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于2007年将气候问题列为当今世界极具挑战性的全球问题之一。朱松丽、高翔著:《从哥本哈根到巴黎:国际气候制度的变迁和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5页、第14—15页。全球气候谈判僵局促使国内外学术界和气候政策的实践者寻求更加灵活有效的国际气候合作新形式。气候俱乐部(Climate Club)便是受到广泛关注、细致设计并被普遍看好的补充性或替代性方案之一。David Victor, “Three睤imensional Climate Clubs: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ooperation and the G20,”report of the ICTSD Programme on Climate and Energy and the ICTSD project“Enhancing Climate Action through Trade Policy:Opportunities for the G20,”August 23,2017,https://www眎ctsd眔rg/themes/climate瞐nd瞖nergy/research/three瞕imensional瞔limate瞔lubs瞚mplications瞗or瞔limate.(上网时间:2018年1月31日)气候俱乐部通常被定义为在UNFCCC框架外,在气候变化相关议题领域(尤其是减排方面),针对特定的具体问题,基于共同意愿采取额外行动的数量有限的一组国家。Lutz Weischer,Jennifer Morgan and Milap Patel, “Climate Clubs:Can Small Groups of Countries make a Big Difference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Review of European,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Law,Vol21,Issue 2,2012,pp177-192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后,国外学术界(主要是美国学界)从制度经济学领域借用“俱乐部”这个概念以研究自下而上的、小规模的、UNFCCC框架外的国际气候合作模式,并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积累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现有的气候俱乐部研究大多采用博弈论模型和经济理论模型,偏重于俱乐部的机制设计和潜力分析,对国际关系……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0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