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全生,赵毅鑫,戴华阳,等
页数:260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20938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西部矿区集约化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剧烈、生态损伤修复难等问题,以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生态矿区建设相协调为目标,以采动损伤“空天地”协同监测-源头主动减损-末端精准修复为技术路线,创建了“空天地-井上下-多维度”一体化采动损伤动态监测方法和系统,研究掌握了西部矿区集约化高强度开采覆岩-地表移动规律,揭示了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与覆岩及地表损伤的内在关系和采动损伤传导机理,建立了西部矿区基于采动损伤评价-源头减损-精准修复的地表生态减损理论与技术体系,对推进我国煤炭工业绿色转型、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作为矿业学科、生态学科、环境学科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煤炭开采、矿区生态修复、环境工程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我国西部煤炭开采现状与挑战
第一节 西部煤炭开采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第二节 西部煤炭基地生态环境条件
第三节 西部矿区集约化开采程度与开采影响研究进展
第四节 西部矿区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二章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的特征与内涵
节 开采强度的概念
第二节 高强度开采的特征
第三节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主要特征
第四节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扰动的量化方法
第三章 西部矿区集约化开采损伤监测理论与技术
节 高强度开采监测对象及方法
第二节 常用监测手段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节 高强度开采监测体系与技术融合处理方法
第四章 西部矿区集约化开采覆岩裂隙传导机理及表征
节 地表裂隙场参数的表达系统建立
第二节 井下裂隙场的表达系统建立
第三节 覆岩裂隙的定量描述
第四节 覆岩破断裂隙演化模型
第五章 岩层及地表移动的拱形结构理论及减损方法
节 自然界平衡结构特征
第二节 岩土工程平衡结构特征
第三节 井工开采覆岩拱形结构理论的研究
第四节 采动减损方法
第六章 覆岩及地表开采损伤控制关键技术
节 西部矿区采动损伤修复理论框架
第二节 不同开采参数下的覆岩运移特征及损伤表征
第三节 基于损伤传导模型的减损技术内涵
第七章 西部矿区典型矿井采动损害防治与应用
节 神东矿区地表生态防治与应用概述
第二节 高强度开采覆岩损伤全过程修复实践
第三节 地表生态减损防治与修复技术
第四节 西部矿区采动损伤修复效果监测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一节 西部煤炭开采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第二节 西部煤炭基地生态环境条件
第三节 西部矿区集约化开采程度与开采影响研究进展
第四节 西部矿区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第二章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的特征与内涵
节 开采强度的概念
第二节 高强度开采的特征
第三节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主要特征
第四节 西部矿区高强度开采扰动的量化方法
第三章 西部矿区集约化开采损伤监测理论与技术
节 高强度开采监测对象及方法
第二节 常用监测手段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节 高强度开采监测体系与技术融合处理方法
第四章 西部矿区集约化开采覆岩裂隙传导机理及表征
节 地表裂隙场参数的表达系统建立
第二节 井下裂隙场的表达系统建立
第三节 覆岩裂隙的定量描述
第四节 覆岩破断裂隙演化模型
第五章 岩层及地表移动的拱形结构理论及减损方法
节 自然界平衡结构特征
第二节 岩土工程平衡结构特征
第三节 井工开采覆岩拱形结构理论的研究
第四节 采动减损方法
第六章 覆岩及地表开采损伤控制关键技术
节 西部矿区采动损伤修复理论框架
第二节 不同开采参数下的覆岩运移特征及损伤表征
第三节 基于损伤传导模型的减损技术内涵
第七章 西部矿区典型矿井采动损害防治与应用
节 神东矿区地表生态防治与应用概述
第二节 高强度开采覆岩损伤全过程修复实践
第三节 地表生态减损防治与修复技术
第四节 西部矿区采动损伤修复效果监测与评价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