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新一,马元忠,王玉英编著
页数:190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82570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一、概述(一)枣树的栽培史枣树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枣已是人们食物的组成部分,桃、李、杏、栗、枣被称为我国古代的五果。我国是枣树栽培的发源地。1973年在山东省临朐县山旺掘出中新世(距今1200万~1400万年)酸枣枝、叶化石,证明在1200万年以前,我国临朐一带就有酸枣生长。l978年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和登封硪沟出土的新石器文物中有炭化枣核,与现在栽培的枣核相似,距今已有7000余年,证明在很久以前中原地区已有枣树栽培。我国古代书籍《诗经》(公元前1 200年)、《史记》(公元前1~2世纪)、《尔雅》(公元前约2世纪)、《打枣谱》(公元l300年)、《齐民要术》(公元533~544年)等对枣树栽培均有文字记载。如:《诗经》中有“八月剥(打)枣”的描述,《打枣谱》记述有枣属植物种及品种68个;《齐民要术》对枣的选种、繁育、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均有详细的记载:“旱涝之地、不任耕稼者,种枣则任矣”,说明了枣树耐瘠薄,适应性强;“反斧斑驳椎之”,即是现今的“开甲”、“砑枣”的先导;“全赤即收”,说明了红枣的最佳采收期。《战国策》中有一段苏秦对燕王的话:“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说明2000年前的河北、北京一带,枣、栗之多,可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枣树已处于相当高的人工栽培水平。又如《史记》记载:“安邑千树枣
目录
节选
《枣树高产栽培新技术(第2版)》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高新一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玉英教授和河南省新郑市枣树研究所马元忠高级工程师合作编著。内容包括枣树的主栽品种和新优品种、枣树的生物学特征,枣树繁殖,枣园的建立,枣树的土肥水管理、保花保果、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枣果的采收及贮藏加工技术等。该书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适合产枣区广大农户、果树技术员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