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粮食平衡水分理论与实践

封面

作者:李兴军

页数:400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84380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是平衡水分理论,介绍了粮食及农产品水分存在形式及测定方法、水分活度概念、水分吸着等温线的类型及描述方程的物理数学含义、水分吸附滞后现象的理论解释、水分吸附通用机制、等温线的用途。第二章主要是粮食吸湿性及描述方程、平
衡水分测定方法及热力学函数。第三章主要是主要谷物和油料吸湿特性分析。第四章主要是粮食平衡水分应用基础,包括粮粒湿膨胀系数、水分扩散和迁移、粮食干燥性能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第五章主要是储藏真菌与粮食安全储运水分分析、高水分谷物储藏期预测。第六
章主要是粮食吸着等热。第七章主要是平衡水分原理在我国粮食干燥和储藏中的应用,包括就仓干燥、储粮关键生态因子确定、南方存储15%水分稻谷的可行性分析、粮堆水分在线检测与智能化机械通风。

作者简介

李兴军,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曾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结构生物学博士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工学部助理教授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2007年8月起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院从事粮食生化与工程的研发,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系统测定了我国主要粮食种类及加工品的平衡水分等温线数据,研发的储粮智能化通风控制系统在降温通风中显著节约能耗,减少储粮水分损失。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17篇,EI论文8篇,中文核心刊物5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本。

本书特色

《粮食平衡水分理论与实践》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粮食平衡水分测定理论,建立了粮食平衡水分测定方法,适合粮食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平衡水分理论

第一节 粮食及储藏物含水率测定的意义

第二节 含水率测定方法

第三节 水分活度

第四节 水分吸附等温线类型和物理数学含义

第五节 广义 GAB 方程与水分吸着光谱

第六节 水分吸附滞后现象

第七节 水分吸附通用机制

第八节 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应用

第二章 平衡水分测定及热力学函数

第一节 粮食吸湿性影响因素

第二节 粮粒结构组成与吸湿性

第三节 粮食平衡水分测定原理方法

第四节 水分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函数

第五节 粮油籽粒平衡水分测定与数据处理

第三章 粮食平衡水分测定及吸湿性

第一节 储藏条件下稻谷平衡水分数据

第二节 小麦吸湿特性及等温线类型

第三节 玉米吸湿特性及等温线类型

第四节 大米吸湿特性

第五节 油料吸湿特性

第六节 粮食吸湿等温线拟合的多项式方程

第四章 粮食平衡水分应用基础

第一节 粮食籽粒湿膨胀系数

第二节 粮食水分扩散

第三节 粮堆水分迁移

第四节 粮食干燥表现

第五节 稻谷烘干性能

第六节 干物质玻璃化转变温度

第七节 干燥速率及水分扩散系数

第五章 粮食平衡水分与储粮安全

第一节 储粮水分与真菌

第二节 高水分小麦的安全储藏时间

第三节 高水分玉米和稻谷的储藏时间

第四节 谷物油料安全水分估算

第五节 种子用粮寿命

第六章 谷物与油料水分吸着等热计算

第一节 谷物水分吸着等热计算

第二节 油料水分吸着等热

第七章 粮食平衡水分实践

第一节 平衡水分原理在我国粮食储藏中的应用

第二节 粮食就仓干燥

第三节 平衡水分与储粮生态系统

第四节 南方地区储存水分 15%的粳稻和中晚籼稻可行性分析

第五节 采用平衡水分方程检测粮食水分

第六节 平衡水分方程与储粮智能化通风

参考文献

节选

一、 粮食及农产品中水分存在形式
粮食及农产品是由一定量的水和一定量的干物质组成。 水分从零向上升高变化, 干物质通常保持恒定。 在实践中, 农产品水分不考虑干物质内存在的一些水分。 其存在的三种形式: ①结合水。 水分子与物质以很强的化学力结合成化学键。 ②吸附水。 受分子吸引力存在于系统中, 与吸附物质不太紧密联结的水, 比结合水缺少牢固结合。 ③解吸水。 以很弱的毛细管吸引力在材料细胞外毛细管空间松弛地结合。
结合水, 也称为胶体束缚水, 牢固地与种子中的亲水胶体如蛋白质、 糖类、 磷脂等结合在一起, 不易蒸发出来, 不具有溶剂的性能, 在低温下不会结冰, 同时具有与纯水不同的折射率。 结合水对蒸气压没有影响, 在通常温度下干燥不能够被除去, 但在高温条件可以除去, 它可分解为一些有机物质, 在数量上保持稳定。
解吸水和吸附水统称为 “自由水或游离水”, 自由水具有一般水的性质, 可作为溶剂, 在 0℃能够结冰, 容易从种子中蒸发出来。 自由水施加的蒸气压比空气中的普通水低。 这种自由水能在干燥过程中除去, 它的数量是可改变的, 通过测定产品含水率来评价。 在没有除去部分结合水的前提下, 无法除去所有自由水, 不能对含水率进行精确地测定。 烘干法测定含水率时, 假定所有质量的减少是水分的减少, 当质量达到某一值时, 所有自由水均被除去。 然而实践中并非这样, 依据此方法测定含水率的方法不是绝对正确的。 在干燥温度和时间标准状况下, 测定含水率的结果能够高度重复。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粮食平衡水分理论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00903.html